單飛亦為蔡文姬的遭遇感慨,可仍不解玉璽為何會在蔡文姬的手上。
“這件事說來話長。”鍾繇望著堂外的天空,神思悠悠。
“只要鍾大人不累的話,儘可說下去的。”曹寧兒咬唇道:“單大哥,你說是不是呢?”她聽出單飛有要離去的意思,內心著實焦急。
單飛默然片刻才道:“鍾大人似對蔡家一事,頗多感慨?”
“老朽和蔡家,本是極有因緣。”鍾繇感喟道:“當初老朽可說是和蔡大人同殿稱臣,只是那時蔡邕大人已是位高權重,老朽還是默默無聞。蔡大人和老朽結為忘年之交,又傳老朽書法一道……”
單飛知道在後世人的眼中,鍾繇的名氣不在於他是司隸校尉、數朝元老,更是因為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鍾繇的兒子就是鍾會,那個被姜維鼓動取蜀地後造反要自立、反送了性命的倒黴蛋。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鍾繇本是和東晉王羲之並稱為“鐘王”的書法大家。
據考證,蔡邕、蔡文姬均精書法,而鍾繇的書法正是傳自蔡邕。
鍾繇回憶當年往事,感慨萬千道:“老朽對蔡大人知遇之恩實難忘懷,當年董卓身死,王允、呂布佔據長安,王允行事益發近於董卓,引發蔡大人感喟。王允那時已聽不進人言,以為蔡大人存心嘲諷,遂將蔡大人下獄處死。”
單飛心道,那時候的長安堪比地獄般。可世上如地獄的地方,絕不止長安了。
“老朽無能,不能救出蔡大人,已經深感慚愧。”鍾繇傷感道:“後來老朽得知文姬流落草原,更是難過。老朽屢次派人打探文姬的下落,終從一人口中知道她落於匈奴左賢王之手,境況淒涼。”
單飛默然,暗想匈奴的某些風俗很是野蠻,蔡文姬的下場自然苦不堪言。
“老夫知道這訊息後,忍不住想請人將文姬帶回中原。”鍾繇繼續道:“可匈奴人卻對文姬很是看重,拒絕了老夫的請求。”
趙一羽憤慨道:“蔡文姬是被匈奴人搶走的,是不是?”
“是啊?”鍾繇不解道:“怎麼?”
趙一羽大聲道:“那我們派人去把她搶回來不就好了?我們不理虧的,單老大,你說呢?”
單飛暗想你說的倒簡單,鍾繇卻不會這麼做的。鍾繇鎮守洛陽,安撫關中,如何能公然為蔡文姬挑戰匈奴?匈奴若是藉口入侵中原,鍾繇難以承受此中之痛。
鍾繇苦澀道:“我們是不理虧的,可惜的是,這世上並非有理就能走遍天下的。”默然片刻,鍾繇又道:“老朽沒有死心,知道司空亦因書法一事和蔡邕大人交好,遂將此事話於司空大人。司空大人頗念舊情,當下決定重金將文姬贖回中原,匈奴人幾經刁難,司空卻是屢加贖金,終於打動了匈奴人。”
眾人都是舒了口氣,單飛卻皺眉道:“那鍾大人為何還悶悶不樂?”
鍾繇半晌才道:“匈奴人同意將文姬送回中原,但提了個很奇怪的條件。”
“什麼條件?”眾人齊聲問道。
鍾繇神色古怪道:“他們說要將傳國玉璽連同蔡文姬,一起送回中原!”
眾人詫異難言。
第950節 有所求
聽到鍾繇說出匈奴人的條件,眾人的第一個念頭均是匈奴人是不是腦袋進水了?他們為何會在放蔡文姬迴轉時,又主動送回了傳國玉璽?
無論玉璽是死是活,在世人眼中,玉璽都是極為貴重之物,匈奴人逐利而為,這般作為實在有點解釋不通。
曹寧兒開口問道:“鍾大人,匈奴人無利不起早,主動送回傳國玉璽,是不是還有別的條件?”
鍾繇讚道:“曹小姐聰穎非常,倒是立即想到這點。老朽和司空聽聞匈奴人的條件後,都是異常費解。這世上或有良心發現,可匈奴人這般做,終究還是出乎常理……”
單飛心道,還是你老鍾看的明白,你指望一個擄掠婦孺的強盜良心發現,那和信獨裁者會民主一樣不靠譜。在我們那個年代,就有很多國度霸佔著從中原搶走的無數珍寶,炫耀於人前卻沒有絲毫的羞恥之心,最不可思議的是他們這種人居然還自認是文明民主?天空沒有極限,有些人的不要臉亦是沒有極限。
“匈奴使者的確提出了條件。”鍾繇又道:“他們的條件是希望司空不加隱瞞的將傳國玉璽迎回漢室,安置在宮廷之中。”
“什麼叫不加隱瞞?”單飛反問了一句。
鍾繇解釋道:“他們希望我們隆重的迎回玉璽。”
“這個條件……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