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隱隱蕪城漏。

【賞析】:

此詞上片寫景:明月清風,畫船載酒,轉眼夜闌人散,殘酒漸消,獨自憑欄,不勝悵惘。下片抒情,嘆人生聚散匆匆,別恨年年。那淡煙疏柳,蕪城殘漏,益增慨嘆。這首詞,清新雅潔,幽怨纏綿,表現了魏詞的特色。

*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

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註解】:

1。千里孤墳:王氏葬在四川,作者當在密州,兩地相隔數千裡。

2。幽夢:懷著幽悶之情入夢。

3。短松岡:王氏的墓地,在遍植松樹的小山岡上。

【賞析】:

這首詞是蘇軾妻子王弗卒後十年所寫的悼亡詞。其妻死於治平二年(1065)年,十年後蘇軾借夢境傷悼懷人,寫出了對妻子刻骨銘心的思念。上片寫別恨。吊亡妻、嘆現實、發悲痛。一層層把別恨、感受嘆提到了不無法再高的境地。下片寫夢,夢中回鄉、夢中相見、夢後所感。夢醒之後,思念之情,更是淒涼沉痛,催人淚下,使人斷腸。全詞情調蒼涼,音響淒厲欲絕。“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是千古傳唱的悼亡名句。

蘇軾

(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仁宗嘉'礻右'二年中進士,曾任翰林學士等官職。元豐三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惠州、儋州。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宗。他是北宋後期的文壇領袖,詩、詞、文都稱為大家,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散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蘇軾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風格豪放,擴大了詞的題材,為豪放詞派的創始人,與辛棄疾並稱〃蘇、辛〃,他的詞突破了〃詞為豔料〃的侷限,衝破了聲律的束縛。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創作實踐,對詞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有《東坡樂府》傳世。

*江城子*

蘇軾

老夫聊天少年狂。

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

千騎傾城隨太守,

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

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射天狼。

【註解】:

1。聊:且。

2。右擎蒼:右臂舉著蒼鷹。

3。錦帽貂皮裘:古代騎兵服裝。

4。卷平崗:從平坦的山岡上席捲而過。

5。親射虎,看孫郎:為“看孫郎,親射虎”的倒句。孫郎,孫權。《三國志·吳書·孫權》中有孫權射虎的記載。

6。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是說朝庭何日派遣馮唐去雲中郡赦免魏的罪呢?

7。天狼:星名,一稱犬星,舊說主侵掠。

【賞析】:

這首詞作於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作者任密州太守時,這是宋人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上都具有開拓意義。在北宋詞壇可謂別具一格,自成一體,對南宋愛國詞有直接影響。透過平岡圍獵壯闊場面的描寫,表達了詞人渴望親臨戰場,殺敵立功的愛國豪情。這首詞結構嚴謹,場面描寫威武宏大,敘事抒情也輝映生色。作者對此詞也頗感自豪,他曾說:“。。。。。。昨得一闕,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可見此詞是作者的得意之作。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

照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