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駿:紀念與反思(3)
至於我本人,我在北大的經歷微不足道,本科畢業時我考了社會學系的碩士,受費孝通《鄉土中國》的影響,入了社會學的門。自那以來已經七年。我更願意談談我在北大認識的一些朋友,這些朋友不是北大人,他們漂在北大。北大的一個奇特傳統便是有許多流浪者在這裡棲身、聽課、交友。他們比北大人更自由,因為他們無需經過萬里挑一的嚴酷高考進北大,他們聽課卻不需要強迫自己,覺得不好就走人,他們也無需應付課程考試。這些人中有的人有非凡的才華,非凡的性格。
我的一個朋友外號石頭,從河北來到北大,身無分文,住研究生樓的自習室,晚上等別人自習走後,他在長桌上鋪點東西,躺倒就睡。他的所有家當裝在一個紙箱子裡,黑糊糊的枕頭、被子,還有一套海德格爾選集。我們認識後,他常和我大談尼采,他說高中時就對哲學入了迷,整天泡在新華書店裡把哲學書看了個遍。我有時給他講詩,有一次唸了首顧城的詩給他,他仔細品味,慢吞吞地說:“這人像水一樣,他的命運是歸向大海。”我聽了大驚,對他的原始洞察力深感詫異。又有一次他看到海子的名篇《亞洲銅》,看了又看,問我:“你說亞洲銅是指什麼?”我搖搖頭。他說,就是指月亮吧,“祖父死在這裡,父親死在這裡,我,也將死在這裡,這是唯一一塊埋人的地方”,中國人都死在月亮上了,你看,那麼多詩人迷戀月亮,沒什麼人喜歡太陽。
我問他高考過沒有,他興奮地說考過,考了零分,這是他有生以來最大的成就。因為他痛恨高考制度,覺得考試吞噬了一代代少年人的青春。後來我去他河北家裡玩,他父親告訴我,這孩子讓我們煩惱透了。從小到大成績很好,總是考第一,但就是不好好聽課,上這個課他要看那個書,經常逃學,跑到山上玩,要不就是躲在玉米垛裡看書。中考之後,有個高中派車子來接他去上學,他沒上多久,就回來了,人家老師在上面上課,他把書啪往桌上一摔,站起來說:你講得不對。老師很尷尬,說那你上來說說,他又不說。他老這樣,老師很沒面子,學校沒辦法就不要他了。他就上了市裡另一個高中,上了幾個月他又不幹了,不上課,整天泡在市圖書館和新華書店裡看書,書是看得很多,和那裡的人都混熟了,別人都認識他。後來參加高考,我和他媽對他還是滿懷希望,陪著他考了三天,給他買健力寶喝,我們就喝白開水。考完了問他怎麼樣,他笑笑說:可以。成績下來時我懵了,16分,怎麼考也不能考16分哪,就是我去考也不止這個分數啊,是不是卷子改錯了。我就去教委查試卷,查一份十塊錢,查了以後教委的人對我說,確實沒有錯,你孩子就沒答什麼,你還是回去問問他自己吧,錢我也不收你了,你都這麼難過了。我給氣的,他也就答了個作文,還沒按題目答,自己寫了個讚美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文章,得了16分。問他為什麼,他也不說。這孩子,現在都三十歲了,在我們這兒人家都覺得他是個怪人。他自己挺自信,在北大轉悠,還找過季羨林。
石頭在北大住了半年,被保安轟走,住到香山。後來我也搬去,我們各租一個小屋,在一起好幾年。他一到晚上就興奮,說腦子裡像風一樣轉,寫長篇小說,抨擊考試製度。他對食物的要求很簡單,愛吃土豆,認為土豆品質最佳,因為怎麼燒都一個味兒。我們飯後一起散步,我給他讀海子的《黑夜的獻詩》:黑夜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 天空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他長長地慨嘆:青春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
我愛這些人。和他們相比,北大人不算什麼。
然而人都有自己的命運,他人是對自己的成全。我經過七年的跋涉終於在社會學上找到了方向感,常常想起老朱的譯經之約,勉勵自己以學術為業,常常想起老錢對年青人的拳拳之心,告誡自己不要荒廢了青春,常常想起朋友石頭的特立獨行,醒覺人生之路何其寬闊,狹窄的學院外大有洞天。以此紀念北大,並反思北大吧。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塗駿:紀念與反思(4)
塗駿,安徽人,1979年生,1996年入北大電子系,2000年入社會學系讀碩,2004年入北京社科院工作,2007年再入北大讀社會學系在職博士。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石一楓:昌平園,實驗品,兩個人(1)
1
1998年9月,我揹著一隻帆布書包,到北京大學報到。當時我還是一副標準的學生模樣,沒有車,手上沒有瑞士表。當時我最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