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彈藥充足,不同於普通的北洋新軍,戰鬥力在北洋系列中排在前列。不然也不可能輕鬆就讓張志功的一個團繳械。
現在,一個時辰不到,兩個團就沒了。孫傳芳怎麼也不相信。
但是很快,獨立式以作戰處的名義發來的電報證實了事實。
“護國戰爭初平,為民本不願生事,馨遠無故吞併友軍,誠非信人。應城之戰,實為勸誡。望馨遠念建國不易,少生是非。”
孫傳芳的冷汗就下來了。因為拿得出手的部隊並沒有多少,一下子丟掉了兩個團,二十一混成旅幾乎成了空架子,這仗已經沒有辦法打了。
問題是前後不過半天的時間,應城已經沒有軍隊的影子了。負責維護治安的是一隻警察部隊。
找不到敵人,才是最可怕的敵人。
這安陸的幾個團就隨時處於危險之中。孫傳芳連忙回電,說陳雄元與張志功是貪贓枉法,禍害百姓,依法懲治。孫傳芳並沒有吞併友軍之心。安陸的部隊會立即撤回漢川,以免誤會。
張春也知道現在的孫傳芳也只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做決定的是王佔元。部隊撤回到曹武和宋河休整。依舊是接受了一百多少年兵,其他人放回去還給了孫傳芳。
這是作戰處第一次進行大規模的聯合作戰,吸取了以前的教訓,劉英在作出佯攻的同時,成功將部隊運動、穿插到應城周邊,圍城對守軍的包圍。
這是第一次火箭炮大規模使用。火箭炮幾乎沒有炮火準備時間,攻擊可以隨著部隊的運動進行有目的性的調整。火力延伸快速而準確。加上戰士們熟練的攻擊配合。孫傳芳佈下的防禦陣地根本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連一些地堡也經不住穿甲彈和高爆彈的攻擊。
大量狙擊手的運用,也讓孫傳芳的重火力在第一時間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等反應過來時,獨立師的戰士已經近在眼前。自動步槍的密集掃射讓他們沒有還手的餘地。何況這些戰士每個人的槍法都準的嚇人。
孫傳芳的部隊就崩潰了。
不過這一次雙方作戰人數差別不大。因為孫傳芳的整編團人數精簡了很多,兩個團也只有不到兩千五百人。張春的兩個團只有一千八百人。孫傳芳被擊斃的人數有四百多人,裡面都是青壯年,少年兵也很少,軍隊的戰鬥力確實不是其它軍隊可以比的。
二團和四團首次出現了傷亡,一共九個戰士死亡,重傷可能面對退役的就有四十多人,輕傷一百多人。
這也是部隊第一次面對如此大的傷亡。以前的傷亡也有,特別是剿匪過程中。但是都是一個兩個,而且大部分都救回來了。
張春在兩個團都發了脾氣,認為這是急於求成、驕傲自滿,馬虎大意的結果。如果不是救治及時,傷亡可能更加嚴重。如果戰役準備時間再長一點,充分一點,進攻不要那麼快,更加穩一點,完全可以做到更加小的傷亡。犧牲的九個戰士中,有六個都是十五六歲的新兵,重傷的也大多都是他們,老戰士對這些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娃娃兵重視程度不夠。這些娃娃兵已經不是俘虜兵,而是獨立師的戰士。
兩個團的總結材料很快就下發到了所有戰士的手中。
作戰處也在作檢討,因為戰役準備不是一線部隊的事情,更多的是作戰處協調。劉英主動承擔了責任。(未完待續。。)
第二十二章 擴張與建設
黎元洪電斥張春攻擊國家軍隊,形同叛亂。
張春回電說,沒有看到國家軍隊,都是一些土匪集結在一起欺壓百姓。張春作為京鍾潛鎮守使,有義務剿匪安民。
黎元洪讓黎天才和石星川配合孫傳芳進攻張春。不過黎天才和石星川都拒絕了。
鄂中的戰鬥損失雖然大,但是持續時間很短,所以黎元洪見各方都停止了行動,也就不管了。畢竟他也是自顧不暇。
黎元洪並非北洋體系,就任總統為了能夠組閣,不得不任命段祺瑞為國務總理。而段祺瑞就想利用北洋架空黎元洪。府院之爭因此而起。
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民國政府一直沒有宣戰。袁世凱曾經站在中立國的角度命令在膠州灣交戰各國停戰。日本強壓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這是導致袁世凱下臺的原因之一,但是實際上這個二十一條由於袁世凱故意洩露,全國反對,並沒有得到實施。
但是日本並沒有對此善罷甘休,黎元洪上臺後,一直慫恿中國對德宣戰。段祺瑞急於得到日本的經濟、軍事援助,以加強實力的。而美國則要求中國暫時不要對德宣戰。親美的直係軍閥和黎元洪反對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