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是既定方針。這一地區,雅庫特人,楚科奇人,堪察加人加起來也不超過兩百萬人,怎麼可能是近一億日本人的拼死一搏?日本在不可能征服中國的情況下。冒險走這一步,幾乎成為了必然。
不過日本如此大的動作。震驚了世界,特別是美國,日本驟然增加的版圖,並和美國成為了鄰國,這讓美國人非常緊張。在國內反日情緒高漲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停止了日美煤鐵協議。
而林銑十郎則在遠東開始大規模的開採礦山,以解決資源問題。裕仁天皇與號召民眾支援政府的行動,建設遠東,讓遠東成為日本人的美麗家園。
蘇聯,第二個五年計劃還是艱難的完成了。守住勒拿河的朱可夫成了為一大功臣。因為他保衛了國內的經濟建設計劃。蘇聯的教育模式和中國有很明顯的不同。蘇聯建國之初,針對國內技術落後的情況,斯大林曾提出“技術決定一切”的口號。可是到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當國民經濟各個部門不斷得到新技術的裝備後,又出現了缺乏熟練掌握運用新技術的專門人才和管理現代化企業的專門人才,一部分領導人輕視人才的情況。斯大林提出了“幹部決定一切”的口號。
無論是技術決定一些,還是幹部決定一切。幾乎都是運動式的。1928年,蘇聯全國具有高等教育程度的專家僅9萬名,而到1937年,全國知識分子幹部就達960萬人,其中技術幹部達400萬人以上。在重要工業部門中,專家的相對人數超過德國。高等學校在校人數達54萬人。超過英、法、德、日、意在校大學生人數的總和。
但是這個副作用就是確定了幹部的特權。基層農民和普通工程的話語權被剝奪。
蘇聯地方大,資源豐富的特點顯露。蘇聯在很短的時間就讓重工業在一五計劃的基礎上翻了1。3倍,輕工業翻了一倍。雖然蘇聯失去了遠東,也沒有完成中亞整合,仍然有足夠的空間和餘地完成所需的工業佈局。但是正如張春預料的。農業只增加了0。5倍,連一五計劃前的產量都沒有達到。
而全國的經濟幾乎全部是國有經濟,這個佈局形成後。已經很難改變了。
靠近中國的一線,大量的城市建設興起。整個城市成為了一個大工地,並很快完成。從堪斯克到泰舍博到北貝加爾。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工廠建設了起來。居民樓和職工樓大肆佔用耕地和牧場。
而相對於中國,則是一片片森林在伸展,高樓不是沒有,而是很零散。特別是山區,即便是在薩彥嶺寒冷地區,森林的延伸速度也很快,中國從外表上看,能夠和蘇聯相比的就是道路交通系統。
重軌高速鐵路北已經修到了伊爾庫茲克,現在叫做南貝加爾城,以及烏梁城,原來叫做克孜勒。西已經到了克拉瑪依和庫倫。為了防禦問題,蘇聯也形成了深深地壕溝和簡單的城牆。而以前喜歡修築城牆的中國人,居然連城市的形狀也是七零八落的,是完全開放的。
中國的軍隊,戰士和幹部再次進行了互調,在鐵血旗的旗子下面,人民革命軍崇尚的是進攻,而不是防守。
庫倫,已經部署了一個陸軍航空兵師和空四師。
毛石山和白崇禧認為,現在每個軍都配備了火箭裝甲師,只有把陸軍航空兵師配齊,才能夠稱為合成軍。現在的配備是不夠的。空軍和第二炮兵是單獨設定的遠端打擊力量。
為了保證完成武器裝備的配置,蘭州也在新建飛機制造廠,卡拉瑪依在新建直升機廠和石油化工。西寧也在建設槍械廠和核電,航空航天配套的產業。
如果要說教育,武漢政府要說第二,恐怕沒人敢說第一。僅僅新民研究院和新民大學以及鄂中,鄂西南掛名的新民系的大學的學生,就達到了五十萬,與全蘇聯相當。西北大學達到了十二萬人。武漢市區大學也有十萬人。敦煌大學也有近有萬人。其他各省的大學林林總總加起來高達一百多萬人。加起來僅僅大學生每年就有兩百萬人之多。這還不包括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技術工種。
這幾年,積累下來的在研究所與軍工企業的科技人員有近千萬,這還不包括在政府機構下面的技術幹部。
這就是全民教育的威力。
由於武漢政府擴張的太快,整個轄區還有近百分之二十的文盲率。但是中國的文盲率標準定得很高,那就是至少要中學或者中技水準。
正因為這樣,掃盲不是學校能夠完成的,各地的農村、林場、牧場、漁場等等都有自修學校。只是這些自修學校大多隻考專業知識而已。自學畢業的人相當於中技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