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普遍偏矮,而太子殿下體格健壯,從小又飲食不缺,所以雖然年僅十四歲,但是個頭卻和政仁差不多,同時因為這些天來的歷練,更加多了幾分英武之氣,和政仁站在一起的時候,完全讓政仁相形見絀。
中朝太子不愧人中龍鳳!哪怕是日本的公卿大臣,也有不少人做如此想。
在一開始的典禮寒暄完成了之後,在政仁的帶領下,太子殿下等大隊人馬來到了京都當中。一開始,政仁想要讓太子殿下住到自己的御所當中,不過太子殿下因為之前在高麗時候的經歷,已經不再想要和國君住在一個地方了,在他的要求下,周璞特意給他找了另外一個住所——京都大德寺。
大德寺建立於日本鎌倉年間,是京畿附近最大的寺院之一,也是禪宗的根本重地,其中尤以茶道文化而聞名日本。在鎌倉時代後的戰亂當中,大德寺曾在戰火當中被焚,不過後來著名的一休大師經過幾十年的漂泊佈教後,以八十歲歲的高齡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至今大德寺還儲存著一休大師的遺墨。
將這座有禪宗和漢風的寺廟作為自己的下榻之所,太子殿下也頗為滿意。
而就在這裡,他一個個地召見了前來京都朝拜的日本大名,無論是早就投降的島津家毛利家,還是後面歸附前田家伊達家上杉家,甚至就連之前的敵人、德川家的代表德川忠長和井伊直孝,太子殿下都十分溫和地接待了他們,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漢打起仗來殘酷無情,但是若順服於他們的話,卻又如此和風細雨,果然是天威難測。
也就在德大寺裡面,大漢和日本的和談也緊鑼密鼓地展開了。
在談判的一開始,大漢就先給自己確立了一個宗主國的地位,並且將日本定為了藩屬。這一點並沒有人反對,因為在日本朝廷之前借兵的時候,就已經做出了這樣的打算,所以現在只不過是履行諾言而已,而其他大名更加無所謂了,在他們看來,只要能夠保住自家的領地,頭上多一個大漢朝廷也無關緊要。
而在得到了宗主國的名分之後,大漢緊接著又提出了要求要割讓長崎城作為大漢領地,以及放開兩國貿易,以長崎作為商港的要求,而這一條也並沒有人反對——朝廷從未取得過這些領地所以不在乎,而其他大名也不在意,九州島現在全島都在島津家手裡,他們沒有興趣為了島津家而和大漢爭執。
而接下來的條件就不那麼順利了,就在之前的條件都談妥之後,大漢正式提出了這次出兵費用和賠償費用,要求整個日本國賠償給大漢三千萬兩金銀。
這個鉅額數目嚇壞了列席的朝廷和大名們,雖然他們之前就想到了大漢肯定會索要大筆財務,但是這個數字還是出乎了他們的意料,他們紛紛表示數額太大,本地實在負擔不起。
就連之前滿口承諾要盡一切努力來回報大漢的日本朝廷,也改變了口風,表示這樣的數額實在無法達到,請求天朝能夠拿出寬仁,予以酌情減免。
大漢本來就是為了這些東西打過來的,現在又怎麼可能減免?就在談判開始出現僵局的時候,太子殿下親自出場了,他和剛來的時候相比已經態度大變,冷言斥責日本朝廷和大名們貌似忠順實則奸偽,對大漢心存輕視。
在太子殿下親自的斥責和威脅之下,所有人開始回憶起了大漢軍隊的恐怖,雖然有些人心有不甘,他們不得不接受了大漢所提出的條件。
但是接受這個條件,不代表他們能夠拿得出錢來。
經過幕府的多年打壓之後,各地的大名和日本朝廷都十分窮困,財政本就困難,他們手裡又哪有那麼多錢來賠償給大漢?就連幕府本身,因為這幾個月來的大戰,財政也到了崩潰的邊緣,府庫已經本上已經空乏了,再也拿不出多少錢來賠償大漢。
不過這根本就難不倒大漢的談判官員們,他們在之前就已經為這個形勢準備好了手段,他們要求在賠款償清之前接管日本的所有金銀礦山,同時接管各地的稅關,徵收特別的商旅稅,以這些辦法來積蓄賠款,目的是在三十年內讓這筆賠款得以償清。
而這個辦法雖然算是一條現實的解決辦法,但是還是引起了一些大名的反對——日本的金山和銀山分佈不均,大多數分佈在各地的大名手中,而這些礦山可以說是他們領地財政的命脈,他們輕易都不肯出讓出來。
而大漢的官員們卻十分強勢,他們明言此事不可商量,必須按照這個辦法來解決,更加暗地裡不斷地威脅若是有人膽敢反抗,就將興兵討伐這些豪族。而這個時候因為事不關己,日本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