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
你還講過惠能大師?
崇年先生:
是的。我講:禪宗弘忍大師晚年,要傳授衣缽。先由大弟子神秀大師作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小弟子惠能也作了一個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大師將衣缽秘密傳給惠能大師。後來惠能大師逃到南方,成為佛教禪宗南派首領,神秀大師則為北派首領。我講這些例子,都為了向學生說明“悟”是很重要的。對於做學問來說,難得做到“慧識兩精”。可以說,天地之間,悟莫大焉!
星雲大師:
惠能大師是禪宗六祖。這兩首偈子的不同,在於神秀大師的境界雖高,但還落於有相有為的層次,而惠能大師體證的是無相無為的智慧,境界更為超越。因此,五祖便將衣缽傳給了惠能大師。
崇年先生:
讀書的時候,要參研事理,在殫心竭慮中,激發覺悟靈光。要注意抓住在半夢半醒之中、亦夢亦幻之際,失神凝望之時、困苦磨難之間可能產生的靈感,這就是“悟”。做學問尤重悟性。許多學者,埋頭讀書,積累資料,缺少參悟。其他業者,忙忙碌碌,糾纏事務,唯缺頓悟。
星雲大師:
悟,的確重要。在禪門裡,參禪重在教人悟道,而不是教人成佛。悟,如同人睜開了智慧眼,能看清宇宙萬有、社會永珍;不只是看到外相,還能看清前後關係。只要能悟道,還怕不會修行嗎?
崇年先生:
看來,佛家、史家要做好,都要重視“悟”。要悟到“契理契機”,既要“契理”,又要“契機”。悟理雖重要,悟機更重要。人們常說機會,“機”為時機,“會”為相合,就是說,時機到了、會合有了,或者說時機具備了、條件成熟了,一定要抓住,千萬不可錯過。因此,成大事者,善抓時機。事情千條萬條,時機最為重要。做大事,本乎機;成大事,存乎會。古今中西,蓋由於此。
藝文(1)
體悟人生
星雲大師:
最初我在棲霞佛學院讀書,全班約有學生五十人,他們的年齡都比我大許多,大部分在二十歲以上,只有我還在幼童之齡。我只有自慚形穢地混雜在那些大人學生之中,因為他們都曾聽講過《成唯識論》、《因明學》、《般若經》等,而我對這些經論,都有如鴨子聽雷,完全不知道講的是什麼意義。
所幸我出家前在私塾裡認識幾個字,這時總算能派上用場,我經常到棲霞佛學院的圖書館,借幾本文學書籍來閱讀。我記得自己所看的第一本小說,就是《精忠嶽傳》。
崇年先生:
記得我小時候家裡不讓看小說,學校也不讓看小說。不讓小孩看小說,是中國一個傳統的約束。究竟為什麼不讓小孩看小說呢?康熙帝說的一段話,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古聖人所道之言即經,所行之事即史,開卷即有益於身。爾等平日誦讀及教子弟,惟以經史為要。夫吟詩作賦,雖文人之事,然熟讀經史,自然次第能之。幼學斷不可令看小說。小說之事,皆敷演而成,無實在之處,令人觀之,或信為真,而不肖之徒,竟有效法行之者,彼焉知作小說者譬喻、指點之本心哉!是皆訓子要道,爾等其切記之。”小孩可以讀經書,可以讀史書,就是不可以看小說。《紅樓夢》裡賈寶玉偷看《西廂記》,被看作是觸犯天條,大逆不道!
但是,同學們還是偷著看小說。我最先看的一本小說是《三俠五義》,被小說中人物的俠義精神所感動。
星雲大師:
岳飛的精忠報國,以及他的兄弟們英勇果敢的表現,都讓我產生非常強烈的尊敬與嚮往。
崇年先生:
岳飛的故事和精神始終在感動我,一直到現在。但是,袁崇煥的故事和精神更讓我感動。崇煥被害,身後無子。岳飛有兒子雷、霖、震、霆,有孫子岳珂,岳珂寫了《籲天辯誣集》、又輯《金陀粹編》,給岳飛鳴冤。岳飛身後留下了《嶽武穆遺文》。于謙死後,他的兒子于冕把先父遺稿收集起來,出版《節庵存稿》。袁崇煥沒有這樣幸運,所以在他死後至今,沒有出版一部較完整的詩文集。真是想起來就令人難過。
星雲大師:
後來我又接觸《七俠五義》、《小五義》、《封神榜》、《儒林外史》、《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經常看得很入迷,甚至真是看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後來我又閱讀過不少西洋文學,先後看過英國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