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外地人,在十道口這裡一定會迷路。
時達剛到家就聽說有人登門拜訪; 請進來一看,原來是文會上的一個生人。
“小姓時,與公子幾百年前說不定是一家人。”這人生得矮壯,看舉止應該是讀過書的,但說話做事都不夠大方,時達就不欲跟這種人結交,哪怕這人貼上來; 他也不怎麼搭理。
沒想到竟然跟到他家裡來了。
既然是客; 那就只能招待。
時達讓人送上酒菜; 勉強算是一盡主人之誼。
這個也姓時的; 自稱叫時邁,跟時達聊了一陣後,結結巴巴的背了一段家譜; 最後坦白; 他確實是來找時達認親的。
不過兩人的親戚關係實在是遠了; 一定要續的話,可能要從一百多年前續起了。
時達讓人送來家譜,兩人對著家譜查了半天,終於找到了時邁所說的那個帶著家人遠走的祖宗。
兩人再續一續年齒,時達算是時邁的叔爺爺。
但怎麼看都是他比時達大多了。
時邁一見找著“親人”了,當即跑到庭院裡對著月亮又哭又嚎,相當激動。
時達見真是個便宜親戚,只得認了下來,讓時邁別住外面了,搬回來住吧。
時邁高興極了,自己都不走了,讓下人回去搬行李。
時達的父親早逝,家中母親也不太管事,全由著時達一個人做主。
一個家中的老管家勸時達不要接濟這些窮親戚,時達反笑著問他:“時家還有錢讓人圖謀嗎?”
這就尷尬了。
時家真是挺窮的了,窮到只剩書和家史了。
時家也是傳承相當久的一個世家了,但歷史久並不意味著他們就很有錢。
家裡房子很大——祖宗蓋的。
家裡僕人很多——都是世僕,也跟家人沒區別了。
家裡書多——都是一代代攢的。
家裡沒錢——因為攢錢不是時家的愛好。
一個家族想要長盛不衰,在這個時代只有一條路能走,那就是要一直保持有頂尖的人才,而且這個人才還要一直能站在皇帝的面前。
直白的說,就是每一代都至少要有人能當官!
一旦沒有人當官了,那家族的生命就會很快消失。因為一代沒有接續,那下一代就少了一個引路人,如果兩代都空白了,第三代連上殿的門路都沒有了。
沒有了親友的幫助之後,到了第四代、第五代,想再往鳳凰臺爬,那就是難如登天。
因為別人家沒必要把已經佔住的位子讓出來給你。
這樣消失的世家有很多,而大多數世家都是這麼自然消亡的。
真正倒在皇權和陰謀下的世家還是少數,大多數都是因為人才斷了頓。
姜姬覺得,這也是另一種的優勝劣汰,社會達爾文。
她挑選的說客中,有八成都是這樣失去地位的世家子弟。
他們更渴望成功。像黃家就沒這麼喪心病狂的子孫弟子,黃松年還在,黃家子弟沒有前途未卜的急迫,他們背靠大樹,十分安逸。就算想一展所長,也不必這麼孤注一擲。
她真心希望這些人可以成功。
但由於這種做法實在太冒險,成功率不好把握。所以她需要源源不絕挑選出人來,不停的送出去。
幸好她再次有孕的事已經傳遍大街小巷,託風迎燕的福,名聲響亮。
她畢竟是“未婚”,而且前面已經有一個孩子了,再來一個,大家就不準備“原諒”她了。
怎麼能一錯再錯!
但這種事又不能宣之於眾。安樂公主坦然了,有勸誡之責的世家不能坦然,只好都衝著黃松年等人去了。
這事,龔香等魯派的都逃過一劫。
黃松年被人堵了門,來人一點都不客氣的質問他,“安樂公主行止失矩”之事。
哪知黃松年特別自然的反問:“公主品德高尚,世人不及。你何德何能來指點公主?”
來人一下子被問呆了,思考半天自己好像確實沒有什麼很出名的事績能給他撐腰啊……
第二個人見這人啞巴了,乾脆跳過這個人,直接問“安樂公主有子否?”
一屋子的人等著聽黃松年的回答。
都認為他必定會否認。
誰知黃松年點點頭,“自然是有的。公主青春年華,又有愛人在側,怎會無子?”他又問這第二個人,“你與公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