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南蠻的威壓由淡轉濃,收西安後,更如頭頂雷雲,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劈下天雷,把大清化作齏粉,因此君臣都戰戰兢兢,再沒早年那般逍遙之心,就連皇上都不敢再借出巡的名義去淮北遊樂,生怕南蠻藉機把他抓了去。
上天終究是垂憐大清的,大清還有氣運在!
去年南蠻的國師,那位教出聖道皇帝,據說還是朱明後裔的大能段宏時終於死了。
自段宏時一死,南蠻一國就生出諸多變化,漸漸匯成衰亂之相。
這幾日,再從報紙上看到南蠻的樁樁風雲,尤其是宰相登位,獨攬大權,南蠻壓在大清頭上的威壓終於散去,眾人都喜不自禁。
儘管看不太懂什麼院府之爭,更對南蠻以票數決斷宰相人選感到不解,但宰相治政這格局卻是明白的。讀過史書的人,尤其是張廷玉一系漢臣彷彿已看到了前明內閣與皇帝的百年相爭。
剛過易折,盈滿即虧,這大英已走上了絕路,接下來就該掉頭栽下萬丈深淵了。
說著南蠻這年關前後的鉅變,臣子們個個都深有感慨。
一人悲天憫人地道:“看來是前明龍氣未散,我大清註定還要受這一亂,可現在好了,南蠻終究不得道統,立不起大義,只是苦了黎民百姓,生生受這數十年刀兵之災。”
一人份外遺憾:“妖人一死,那聖道帝再無人教誨,奴才看他是功高意滿,洋洋自得了。宰相登位,他居然不在京中?歷代未見啊,為君居然漫政到這等地步!?可惜……可惜……”
另一人附和道:“聖道明立太子,已種下禍根。就算宰相未成劫亂,不過數年,太子成年,還不知有何等大變。聖道有大智。可還是逃不掉立儲之愚啊,惜哉!”
再一人笑道:“待得偽帝授首,大英潰決時,我們再送上廟號,曰……煬祖。如何?”
眾人漲紅了臉,轟然叫好。連乾隆都一拍巴掌,指著那人道:“說得好!說得好!”
這口氣出得極暢,君臣心氣更為昂揚。甚至有人扯著嗓子道:“十年!十年南蠻必滅!”
恂親王允禵雖還是一副求穩持重的姿態。但發言也浸著少見的昂揚之氣,“南北雖還未易勢,但也能未雨綢繆,作一些謀劃了。”
本只是慶元宵的小朝會,卻成了君臣歡欣鼓舞,重定國策的動員會。
眾人議論紛紛,從各個方面推演著南蠻裂亂的景象,而大清又該如何應對,乃至如何復土昭雪。更引發了熱烈爭論。
恂親王一派主張改軍制,練強兵,張廷玉等漢臣一派則主張收攏關防,嚴控貿易,遏商興農。吳襄等太妃黨則老神在在,兩面幫腔。這格局本是往常都有的,乾隆一見就煩,可今日大家雖是爭執,卻浸著喜意,並非往日那你死我活的廝鬥。乾隆也覺心胸舒暢,未來一片光明。
“元宵焰火再多加一倍!以此而賀,另外……朕的十年大典,也再加一倍開銷,辦得更熱鬧點!”
乾隆一邊說著,一邊看向恂親王和吳襄,見兩人點頭,再難壓住心頭之喜,啪啪拍起了龍椅的扶臂。
入夜,恂親王府,允禵和福敏、訥親、慶復等心腹聚在秘廳裡,相對默然。
“大清危矣!”
允禵的臉色跟白日養心殿裡完全就是兩回事,罩著一層重重哀氣。
“皇上耳目不靈,就揀著好聽的信,漢臣都是沒腦子的,比著古書看今世,滿腦子還是道學禮教,根本不懂時勢。能護住大清,能救大清的,就只有我們!”
允禵沉聲說著,福敏和訥親慶復等人肅穆地點頭。
“我也看不透南蠻宰相和院府之事,可聖道不在京中,就能辦了建儲立相這兩件事,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南蠻國中政通人和,聖道已能垂拱而治!南蠻報紙上說了,若非軍國外事,皇帝再不問政。反過來想,聖道一心就放在了開疆拓土上,錢糧人事都有人幫他辦妥了,這是何等可怕!?”
允禵所描繪的景象,讓訥親和慶復等滿人宗親重臣都抽著涼氣。歷代皇帝都深深陷於國中政務,也就是寥寥少數帝王能專心於外。
若真如允禵所言,聖道已能搞定內政,只看外事,那就意味著大清要完蛋了!
若是聖道有心復土,大清就如嬰兒一般,毫無招架之力。
從面上看,大清還有三支大軍,一支是敗退到河南的嶽鍾琪軍,有七八萬之眾。一支在淮北,有十萬之眾,一支就是京營,多達十五萬。儘管都已轉為火器軍,以槍炮為戰,可要麼是毫無鬥志的敗軍,要麼是多年太平,已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