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非朱翊鈞生母,但乃是嫡母,尊為仁聖皇太后,居於慈慶宮。李貴妃乃是朱翊鈞生母,如今兒子登基為新皇,她自然也是皇太后了。李貴妃被尊為慈聖皇太后,居於慈寧宮。
皇帝入大殿臨朝,百官們齊齊跪下道賀。之後,便是新皇頒佈其登基後的第一道聖旨了。
一般來說,這第一道聖旨,其實大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先緬懷一下先帝,表態一番自己將來的勵精圖治之心。然後大赦天下,以示仁慈。
不過這一次,朱翊鈞的登基卻是有些不同了。
一般來說,尤其是在大明朝,這個特務機關極其發達的朝代當中。每一朝新皇的登基,皇位的輪替是免不了的,同時也意味這,朝中官員的職務變動。有些人因此而走運,步步高昇;有些人則是會因此倒黴。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一般都是押後一段日子,畢竟今天是新皇登基,並不適合說這些事情。
但是朱翊鈞,顯然是不準備這麼做的。
他如今讓馮寶頒佈的這道聖旨,雖說是由外廷的顧命大臣高拱,以及內廷的輔政馮寶,在兩人經歷了一次不愉快的勉強合作之後所寫出來的。雖然說朱翊鈞這個近似於傀儡一般的兒皇帝並沒有什麼實權。可是即便如此,他還是非要加了一條進去。
那一條,高拱是極力反對,但是馮寶卻是全力的支援。
在這種僵持不下的情況下,二人誰也爭論不過誰,事情最後鬧到了還是貴妃的李氏那裡去。雖然當時還是貴妃,但是李氏顯然是有這個權利去做決定的。
在她聽完了這個訊息之後,並沒有多做考慮,隨即就點頭同意了。
對此,高拱是極端的反對,也顧不得就要攝政朝政的李貴妃的面子,直接就出言反對。
但是李貴妃只說了一句,便堵住了高拱的嘴。李貴妃說這件事情是陛下,也就是隆慶所希望的。
這下子,不管隆慶究竟說沒說過這句話,高拱都不得不答應了下來。
不錯,這的確是關係到一個人的職務變動,不,應該說是官銜變動。而能夠讓高拱如此憤怒的,所牽涉的人自然是他所不喜歡的,而且這個官銜也必然是非常的重要。
果然,馮寶讀到了聖旨的最後,突然來了一句:“著,錦衣衛都指揮使、太子太傅、忠勇伯張凡上前聽封。”
對此,張凡根本就沒有什麼準備。現場的狀況有些好笑,身為朱翊鈞護衛儀仗之首的張凡,此刻本是站在朱翊鈞的身邊。但是馮寶這麼一說,張凡不由得從上面走了下來,走到大殿中央,跪了下去:“微臣張凡,恭聞陛下聖意。”
“張凡……”馮寶拖了個長音,說道,“續掌錦衣衛都指揮使一職。朕,念你為師有道,特封唯遠侯,領太傅之職。其妻陳茹雪,領一品誥命。欽此。”
這道聖旨一讀出來,本就寂靜無聲的朝堂之上,變成了詭異的沉默。侯爵之銜,並無所謂。繼續掌管錦衣衛,憑著張凡和朱翊鈞之間的關係,眾人心中都是想得到的。一品誥命夫人,雖然是一品,但說到底,也是個誥命夫人而已。
可是這太傅……
何為太傅,三公之一也,位次於太師,高於太保。明代有著明確的記載,三公,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
若是在上古之時,太傅之職可謂是實至名歸。在天子幼小之時,三公便成為國家的真正統治者。
然而如今,三公之銜,並無實權。但是這個官銜,仍然是榮耀無比。而且,仔細算起來,這個無定員的太傅之銜,授予已逝之人的要多於授予活著的,特別是還在朝為官的。
而如今……二十三歲的太傅,見過嗎?聽到是聽說過,不過都是在典籍之中罷了。
而如今,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擺在了眾人的眼前。
不得不說,朱翊鈞挑著這個時間,硬是要把這一條在這時候宣佈,的確是走了布好棋。
若是在平日裡,這一條下來,不知道會有多少大臣反對。那年張凡被隆慶命為太子太傅之時,就是如此。結果還是因為隆慶執意,才是透過了。
而如今,新皇登基大殿之上宣佈出來這件事情,百官們無論如何,都無法反對。
哪有新皇所下的第一道聖旨,就遭到眾臣反對的事情。只不過以前也從來沒有過新皇第一道禮節性的聖旨,就放出來這麼個訊息的事情。
張凡先前也根本就不知道這個訊息。愣了半天,還是在馮寶的提醒下,張凡這才是叩頭謝恩。
新皇登基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