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的皇后地位。郭氏為謀奪後位,多方讒間,曹丕聽信郭氏的話,將甄妃留置在鄴城。不久說她心懷怨望,平白地將她賜死。郭氏無子,獨甄妃有一子名曹叡。曹丕立郭氏為皇后,將曹叡交與郭後撫養。 甄妃死後,有一次曹植入朝到宮裡,曹丕將甄妃使用過的一個盤金鑲玉枕頭賜給他。曹植睹物思人,不免觸懷傷情。回來時經過洛水,夜宿舟中,恍惚之間,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並說出“我本有心相托”等語,曹植一驚而醒,方知是南柯一夢,遂就著蓬窗微弱的燈光寫下一篇《感甄賦》,借洛河中的水神宓妃作為甄妃的化身,抒發蘊積已久的愛慕之意。賦中寫他經過洛水,遇見美麗的洛水之神宓妃,相互發生愛慕,終因神人道殊,不能結合,最後不得不悵悵而別。文中這樣描述甄妃的美貌:“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容耀秋菊,華茂春松,若輕雲之蔽月,似流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望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面輔承權,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曹叡與父親曹丕的做法一樣,專任異姓,冷落同宗。任城王曹彰,在曹丕黃初二年就已經暴亡;甄城王曹植這時還在世,他被徙居於浚儀,心裡時常怏怏不樂。曹丕死後,群臣本來想迎立當時為雍丘王的曹植為帝,因此曹叡即位後,對於他這位才華橫溢而又深得人心的叔叔,產生了莫大的戒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徙封不已。後人有詩說:“君王不得為天子,半為當年賦洛神。” 魏主叡嗣位時,雖已追諡生母甄妃為文昭皇后,但對於甄夫人冤死的情形,並不知道。相傳甄夫人死時無人收殮,披髮覆面,用糠塞口。但這件事被曹植聽聞。太和四年,太皇太后卞氏病歿,曹植還都奔喪,乘間對曹叡述及甄夫人慘死情狀,曹叡疑信參半,私下詢問庶母李貴人,才知道曹植說的都是實情,不勝悲憤。於是命甄夫人的兄子甄象為太尉,持節赴鄴城改葬甄夫人。並且改封曹植為陳王。曹植雖得增封,卻仍然不被信任。雖然他屢次上疏自薦,希冀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始終不受重用。明帝太和六年曹植在抑鬱中“汲汲無歡”而病逝於淮陽。因其被封為陳王,諡號為思,故後世多稱其為陳思王。 曹叡得到曹植遺著頗豐,其中有那篇《感甄賦》,因牽涉到曹植與甄妃之間的一段錯綜複雜的感情,行跡太過明顯,就改名為《洛神賦》。曹叡到郭太后那裡詰問甄妃的死狀,郭太后忿然道:“先帝自賜彼死,與我何干?況你為人子,何必追仇死父,為前母逼死後母?”曹叡更加氣憤,從此凡是郭太后的飲食服用,故意裁減,氣得郭太后有口難言,鬱郁而死。曹叡令內侍棺殮,像當初郭後對甄妃一樣,只是表面上按禮儀治喪。 東晉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是根據曹植的《洛神賦》畫的。畫中洛神乘車現於洛水之上,洛水之中大魚護送著車子。由於此賦的影響,加上人們感動於曹植與甄氏的戀愛悲劇,故老相傳,就把甄后認定成洛神了。對於《洛神賦》一文的創作動機,前人歷來對此頗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曹植見甄妃的玉鏤金帶枕,哀傷感懷而做,初名《感甄賦》,由明帝改為《洛神賦》,見於唐朝李善為《文選》所做的註文。也有人認為曹植與甄妃之事於史無證,胡克家在《文選考異》中認為這是世傳小說《感甄記》與曹植身世的混淆,作品實是曹植“託詞宓妃,移寄心文帝”而做。也有人認為“感甄”之說確有,如朱幹在《樂府正義》中指出,但所感者並非甄妃,而是曹植黃初三年的被貶地鄄城。直到現在,甄妃與曹植的情事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晚唐李商隱感其事“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哀莫大於心死,千古悲情最終只是一段灰燼。&nbsp&nbsp&nbsp&nbsp

魏文帝迷醉“紅淚芙蓉”之謎

曹丕(187~226年),三國時魏國的建立者、文學家。公元220~226年在位。字子桓,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被立為帝。操死,被襲位為魏王。行九品中正制,確立和鞏固士族門閥在政治上的特權。不久代漢稱帝,都洛陽,國號魏,建元黃初。愛好文學。 薛靈芸是三國時常山人。其父薛業是■鄉縣亭長,母親陳氏隨丈夫住在亭旁。他們那裡十分貧窮,夜裡婦女們聚在一起紡紗,點燃麻藁以照亮。 待薛靈芸十七歲那年,已是容顏絕世。閭中的少年,都暗慕薛靈芸,趁夜色悄悄潛來偷看她。但是一直沒有機會與她接觸。 鹹熙元年,谷習任常山郡守,他聽說鄉亭長有美女而家境甚貧。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