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正現代的,而他們的父輩——當代城市中產階層充其量只是正在走向現代。他們是相對單一的,沒有或者很少有過去的傳統習性,而當代城市中產階層則是比較複雜的,是雙重取向的,這從他們對子女教育的態度也可以看出。其三,目前城市中產階層的消費行為、消費取向由於傳統與現代的聚合而沒有形成一種一致性的階層消費行為或者消費觀念,他們因此而不能由消費或者生活方式而整合為一個清晰可辨的品味階層,然而在未來的中產階級——即使不完全但將有很大部分是他們的子女——的成長中,我們將很可能看到具有相似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中產階層。第四,如前所說,透過調查我們發現了消費中的階層分化,並發現中產階層的消費行為及消費觀念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社會區隔,但很明顯這種社會區隔不像布迪厄所研究的法國社會那樣涇渭分明,判若水火。但在中產階層家庭的子女消費中,這種社會區隔正在不斷深入,其分化的結果將會使得社會分化不僅潛藏於財富、權力、地位等社會資源中,也外顯為由消費行為、消費觀念所致的生活方式上。階層的界線不僅會越來越明顯,而且會越來越外露,這種階層分化的外部界線正是由消費對社會生活的建構——分化與整合所形成的。第五,當代城市中產階層消費分化所導致的區隔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經濟水平、職業狀況、社會地位等的原因所促成的,而在他們的子女身上將更多地顯示出消費觀念、消費文化、生產方式方面的區隔邏輯。

中產階層家庭子女的消費效應(2)

如果說以前財富、權力、聲望成為階層分界的標誌還多少隻是隱約可見的話,那麼經由消費的階層分化與整合所形成的社會區隔則很可能成為清晰可見的界標,而且最終由生活方式所形成的社會區隔將會更為徹底,階級階層差別的隔膜可能會越來越深,而這種從童年就已經開始的階級區隔(為子女尋找好學校)會把不同階層的人隔開得更為完全、徹底。正是在此意義上,未來社會可能將會是一種由消費及主要在其基礎上形成的生活方式的分與合所形成的“區隔社會”。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地位訴求:前衛映象的背後(1)

如果說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中產階層之間多少還有一些相似之處的話,那就是他們在社會結構中所處的地位相同。在社會分層的兩個維度上,中產階層處於互相沖突的位置。在經濟方面,他們與無產階級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作為工薪人員,他們與生產的關係相同;而就社會地位而言,他們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群體。尤其是在社會轉型時期,中產階層的這種地位總是尷尬的、曖昧的,讓人不置可否。在社會等級結構中,中產階層是最為敏感的群體;在社會變遷中,它又往往是最為脆弱的群體,這一切都成為中產階層的不安全感、不確定性和對社會地位的焦慮之源。透過對城市中產階層的消費行為的管窺,我們可以發現,中產階層對地位的敏感以及由此而致的焦慮在當代城市中產階層的消費活動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那麼,這種主要基於地位訴求之上的符號消費會給中產階層的未來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同其他國家的中產階層相比,其處境有何獨特之處呢?為了能夠得出對這些問題的前瞻性回答,我們有必要將其置於跨文化的比較視野中。

在談及美國的新中產階層——白領時,米爾斯曾形象地描述了那些白領僱員們的“地位恐慌”,指出地位對他們的重要性。他認為:“只根據一個方面的情況雖然不足以劃定一個階層,白領僱員成功地贏得的社會尊敬卻是他們重要的階層特徵之一。”米爾斯,同前引書,第270頁。倫斯基認為:“在中間階級的成員為了控制權力、特權以及傳統上屬於精英階層的其他資源而進行的努力中,可明顯看出對權力和特權的第四類反作用”,中產階層“有著一種自然的願望,要獲得對一些資源的控制,以使他們擺脫這一依賴。這不僅有希望為將來獲得更大的保障,同時也保證了在當前具有更大的權力和特權。” 格爾哈斯·倫斯基:《權力與特權:社會分層的理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第3頁。因此,可以認為對地位、權力的追求是中產階層區別於其他階層的主要特徵之一。這種對地位的熱衷與他們的社會處境有關,正如埃利亞斯在《文明的程序》中對德國早期中產階層知識分子的分析一樣,“與民眾相比,他們可謂精英。但在那些宮廷貴族的眼中,他們仍屬於下等人。” 諾貝特·埃利亞斯:《文明的程序》(Ⅰ),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第79頁。而芭芭拉·艾倫裡奇在《墜落的恐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