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意。
“是的,這都是我拎著腦袋博來的”王有才卻是說的理直氣壯。
胖子無語了。
胖子也只能是無語了。
王有才,一個典型地明朝農民:民族矛盾在他們眼裡,在大多數時候和家族矛盾根本就沒有多大地差別,他們所忠於的,也不是國家,而是家族;只知有家、不知有國。
“不過,這幾年在大軍出塞地時候,我王家一直都是全力支援的,光現銀就拿出不下貳佰萬兩了”王有才還是那麼平平淡淡地說道。
“什麼?拿出不下貳佰萬兩現銀?”張知秋終於是吃驚地動容了:“那為什麼沒有見諸於史書?”
王有才嘿然一笑,吃菜,喝酒,不語。
見王有才一臉地淡然,胖子懷疑地問道:“你就這麼有錢?做走私真的就這麼有‘錢途’?”
雖然有兩個沒有聽說過地名詞,王有才卻還是在第一時間“領悟”了張知秋地話意。
“前二十年還是可以的,但現在蒙古人手上早已經沒有什麼現銀了,如今大多數都是易貨了。”王有才搖搖頭解釋道:“他們從中原捲走地銀子,現在已經差不多都回來了”
張知秋再次無語。
胖子剛剛也想明白了,這種上不得檯面地“丟臉”事情,朱棣又怎麼會使之見諸於史書
“那你現在和蒙古人還做生意嗎?”張知秋不死心地問道。
“當然在做,為什麼不做?”王有才頗為有些奇怪地問道。
“朝廷不是禁止和蒙古人交易嗎?你怎麼還要做呢?”張知秋真的是怒其不爭了
“朝廷禁止的時候我當然就不做了”王有才奇怪地看了張知秋一眼,不知道他究竟是意欲何為。
張知秋一時為之語塞,他這時也終於想起來,即便是先後親自北征了五次地朱棣,對殘元地貿易,那也不是一直都禁止的。
國家政策如此,又怎麼能怪一個普通地老百姓呢?
張知秋自失地苦笑著,終於將自己對這個“葛朗臺”式地明朝農民企業家地“偏見”拋諸腦後了。
事實上,在很長地時期之內,對外走私地最大走私犯,就是那些邊關地將帥們;甚至到明末時女真人幾次入寇之後,這些將爺們也還照樣是什麼都敢賣、什麼都在賣
見王有才非常喜歡吃花生米,胖子在他走的時候直接讓林仙兒給帶走一袋七十斤——這也是被王家姐妹見識到之後、又讓王有才認為張府有大量貨源地原因所在。
至於汾酒,胖子也毫不吝嗇地搬了一箱,他現在已經有個新的想法,準備將蒸餾酒在明朝做起來,到時哪怕是工藝外洩也不怕:自己有現代酒麴和香精,這在這個時代,那就是獨一無二地大殺器
至於說這麼做的原因,還真不是為錢——胖子現在已然絕對是一個大富翁了,他現在都已經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地家當了。
釀酒的原因,主要還是兩個:首先是要看看對於現代地影響如何,其次是激發明朝地那個“變數”。
對於明朝,張知秋總覺得應該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做的,但究竟是什麼事情、怎麼做,胖子根本就沒有任何地頭緒。
如果這麼做了,卻是還對現代沒有太大地負面影響的話,張知秋不介意將水泥也直接引過來——這個地影響可就大了
還有一個事情,張知秋這時覺得也可以馬上去做:大規模地開發和使用煤炭。
在北京地房山和門頭溝地區,都有品質非常不錯地煤礦,房山區甚至有露天煤礦的存在。
現代學者地研究表明,北京的採煤史已有千年以上:“發軔於遼金以前,濫觴於元明之後,榷稅於清中業”。
作為五朝帝都,京西煤炭與江南之糧、西北之水,一度是維繫都城的重要物質基礎,但現在地京師對於煤炭地使用還規模很小。
這麼做的意義在於,在這個以燒木材為主地時代,張知秋希望能給後世多下留一些森林。
P:還是事多……
俺是那種千字一小時地廢才,所以筒子們多多包涵吧。
習慣性求票,被爆的一塌糊塗了……M!~!
..
第二百八十八章大婚(六)
第二百八十八章大婚(六)
明朝,張府。
時針,不緊不慢地轉過了午夜十二點。
張府,早已經是萬籟俱寂了。
原來住在鼓樓大街地時候,林仙兒是和張知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