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這次晚宴共用了四十多斤新鮮的鴨舌,那可就是幾千只鴨子!

一餐飯,用了幾千只鴨子,還是隻吃舌頭;近千隻罕見地絕世雄雞,可憐卻只是留下了大腿和翅膀——其實這是後世專門培育的肉雞,比明朝的那些土雞體形大了足足一倍有餘。

其實若非機緣巧合,這鴨舌大家是不認識的,那麼這也就是一道普普通通、不起眼的小菜,而且事實上,當時裝了鴨舌的袋子也只是隨隨便便地扔在地上的。

但後來趕來支援的一位來自南京的御廚供奉認出了這些南方特產,而且他當然看得出著些鴨舌還很新鮮,甚至還帶著血水,這就意味著這是被連夜宰殺的新鮮貨——其實只是急速冷凍的效果。

而這些鴨子的同伴,大家後來有幸在桌上也都見到了,個個都是體形碩大聞所未聞,每隻都在十斤以上,已是遠超皇宮御用的貢品標準,而且烤的那是外焦裡嫩,口感猶在皇宮御廚出品之上——這是多位吃過皇宮御製烤鴨的大人們親口證實的。

特別要補充的是,它們的舌頭都還在,但似乎還不如那些單獨成菜地鴨舌大!

裸奔期,求各種能求的東西:

點選!

收藏!!

票票!!!

奔走……!~!

..

第二十二章 餘波

其實當時張知秋本來說的是要十斤鴨舌,但賣貨的那哥們不知是真傻還是假傻,結果就是賣給他現代公制的十公斤。他以往就喜歡吃這個,但是要在家裡自己做的口味,所以習慣性買的是冷凍鮮貨。

還有就是張府的那幾百盞大紅燈籠,入夜之後,紅光沖天,引得習慣早睡早起半城的百姓在府外圍觀,甚至有不少人還拎著水桶、木盆——大家開始都以為是張家著火,在這天乾物燥的夏季,沒有人敢“見死不救”,沒準一個風頭就將火苗帶到了自家屋子。

只是到了跟前才知道,人家那是點的蠟燭!

我的個天爺!

眾人咋舌圍觀——這要把蠟燭點的跟著火似的,這得燒多少銀子?

不過,這綿綿密密地掛滿院牆的大紅燈籠也確實是非常好看。

咦?劉鐵匠說那些挑燈籠用的,應該都是上好的精鐵!那這能做多少菜刀啊!

什麼!那邊李掌櫃鑑定說這燈籠都是用最好的皇家貢品頂級紅絲綢做的?那啥,趕快回家叫孩子他娘和閨女也來,看看啥是一輩子也見不到的皇家貢品……

可惜卻沒人通報給張知秋和林仙兒,他們也一直不知自家還曾給順天府人民帶來這等麻煩……

就是各處現場點的大小紅蠟燭,也令當晚吃飯的眾人眼界大開,大多數都是無煙、無味,比皇宮裡那一燃就會飄起嫋嫋黑煙的御燭不知強到了哪裡;而那些老爺們在屋裡點的巨型紅燭,聽說內裡摻的那是龍涎香!而就是這樣罕見地紅蠟燭,張府竟是一晚上裡裡外外就用了大大小小上千根之多!

而張府宴客所用的汾酒,卻也不是那些老西兒沽名釣譽所做的劣酒,原來這最正宗的汾酒,竟是裝在那比官窯出品還要精緻的青花瓷酒瓶裡!

有當晚流出的小半瓶青花瓷汾酒,在兩天後被不知名買家以天價買走。

還有好多青花瓷酒瓶在當晚也流出了張府,後來被視為高階地收藏品而備受追捧,有幾個當晚做過幫傭的僕人,就此脫了賤役,辭工回鄉下老家買房置地當地主去了。

當晚近百瓶汾酒陸續開瓶之後,酒香一時籠罩了半個街區,彌久不散——這可是現代六十五度的高度酒,這個時代可從來沒有這種高純度蒸餾酒。

因為不限量,幾乎所有喝酒的人都是醉著回去的,但其實也沒喝多少——起碼張知秋就是這麼認為的。

後來胖子也想明白了,這個時代的人都喝慣了水裡摻酒一樣的“水酒”,而這汾酒是清香型白酒,入口綿,落口甜,清香純正,柔和爽口,回甜生津,被這些人仍是當做低度的“水酒”來喝,幾杯下來,哪還能有不倒的。

其實張知秋這也在無意中給自己省去了許多麻煩,很多人原本想著飯後向張知秋討要一些自己看對的“稀罕物”的,這一醉倒,萬事皆休了。

酒至半酣後,張知秋就讓所有手頭無事的僕人們也同時開飯,張府頓時一片歡聲雷動。大家都自覺輪流替換著上了酒桌,這些人的戰鬥力可是兇悍異常,雖然人數比第一撥的正主們少了將近三分之二,吃的卻是隻多不少,最後都有許多吃撐了走不動的人。

男女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