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在搞政治投機,是看準機會才上書的。但解縉用他的行為粉碎了所謂投機的說法。他又幹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

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殺掉了李善長,這件事情有著很深的政治背景,當時的大臣們都很清楚,斷不敢多說一句話。可是永不畏懼的解縉又開始行動了,他代自己的好友上書朱元璋,為李善長申辯。

這是一起非常嚴重的政治事件,朱元璋十分惱火,他知道文章是解縉寫的,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仍然沒有對解縉怎麼樣,這件事情給瞭解縉一個錯誤的訊號,他認為,朱元璋是不會把自己怎麼樣的。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271'

解縉繼續他的這種極為危險的遊戲,他胸懷壯志,不畏權威,敢於說真話,然而他根本不明白,這種舉動註定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不久,他就得到了處罰。

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把解縉趕回了家,並丟給他一句話“十年之後再用”。

於是,解縉沿著三年前他進京趕考的路回到了自己的家,榮華富貴只是美夢一場,沿路的景色並沒有什麼變化,然而解縉的心卻變了。

他始終不明白,自己只不過是說了幾句實話,就受到了這樣的處罰,讀書人做官不就是為了天下蒼生嗎,不就是為國家效力嗎? 這是什麼道理!

那些整天不幹正事,遇到難題就讓,遇到障礙就倒的無恥之徒牢牢的把握著權位,自己這樣全心為國效力的人卻得到這樣的待遇,這不公平。

罷官的日子是苦悶的,人類的最大痛苦並不在於一無所有,而是擁有一切後再失去。京城的繁華,眾人的仰慕,皇帝的器重,這些以往的場景時刻纏繞在解縉的心頭。

在故鄉的日子,他一直思索著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為什麼會失敗?才學?度量?

不,不是這些,終於有一天,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失敗的原因是幼稚,幼稚得一塌糊塗,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官場是個什麼地方。信仰和正直在朝堂之上是沒有市場的,要想獲得成功,只能迎合皇帝,要使用權謀手段,把握每一個機會,不斷的升遷,提高自己的地位!

解縉終於找到了他自認為正確的道路,他的一生就此開始轉變。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去世了,此時距解縉回家已經過去了七年,雖然還沒有到十年的約定之期,但解縉還是開始行動了,他很清楚,就算到了十年之期,也不會有官做的的,要想當官,只能靠自己!

他依靠先前的關係網,不斷向高官和皇帝上書,要求獲得官職,然而命運又和他開了一個玩笑,建文帝雖然知道他很有才能,卻不願用他,只給了他一個小官。準備把他遠遠的打發到西部搞開發。幸好他反應快,馬上找人疏通關係,終於留在了京城,在翰林院當了一名小官。

此時的解縉已經完全沒有了青年時期的雄心壯志,他終於明白了政治的黑暗和醜惡,要想往上爬,就不能有原則,不能有尊嚴,要會溜鬚拍馬,要會逢迎奉承,什麼都要,就是不能要臉!

黑暗的世界,我把靈魂賣給你,我只要榮華富貴!

收下了他的靈魂,上天給了他一次機會。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272'

轉折

靖難開始了,建文帝眼看就要失敗,朱棣已經勝利在望,在這關鍵時刻,解縉和他的兩位好友進行了一次談話,這是一次載入史冊的談話,就在這次談話中,三個年輕人確定了不同的人生方向。

這裡,我們要要先介紹解縉的兩位好友,他們的名字分別是胡廣、王艮。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和解縉這樣的才子交朋友的,自然也不是尋常之輩,實際上,這兩個人的來頭並不比解縉小。

說來也巧,他們三個人都是江西吉安府人,是老鄉關係,也算是個老鄉會吧,解縉是出名的才子,我們前面說過,他是洪武二十一年的進士,高考成績至少是全國前幾十名,可和另兩個人比起來,他就差得遠了。

為什麼呢,因為此二人分別是建文二年高考的狀元、榜眼。另外還要說一下,第三名叫李貫,也是江西吉安府人,他也是此三人的好友。但由於他沒有參加這次的談話,所以並沒有提到他。厲害吧,頭三名居然被江西吉安府包攬,實在讓人驚歎此地的教育之發達。足以媲美今日之黃岡中學。

大家都是同鄉,又是飽學之士,自然有很多共同話題,眼下建文帝這個老闆就要完蛋了,他們要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