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曩霄不是個注重蠅頭小利的農夫,他之所以跟大漢所要好處,無非是想看大漢的態度。大漢若是不給,他或許會生氣,但絕不會興兵。若是給了,周延公反而擔心從今往後西夏會變本加厲的要。
還有,周延公提到了遼國歲貢的問題。他說一路往西去西夏的途中,他見到了太多災民妻離子散的悲慘事。請求陛下先以災民為重,開倉派糧。至於如何應付大遼,周延公建議可以跟大遼的欽差商量,既然不能一次性的籌集完備,就分批的送過去。相信大遼為了今後長遠著想,也不會逼的太急。
第三,則是建議各地州府招募民勇,仿效大周的郡兵制度。郡兵的糧餉不歸朝廷分撥,由地方自給自足。南方戰事顯示出了大漢各州府地方上的無力,若是各州都有數千訓練有素的郡兵,應付萬一發生的民變或者匪亂,戰時集中起來也是一支軍隊。這樣也就避免了建雄軍和撫遠軍在各州都分派駐軍的局面。
這三條,稱得上金玉良言。
孝帝深深的吸了一口,仔細的又讀了第二遍,心中豁然開朗。
第一百二十四章 思索
按理說這樣一份重要的奏摺,肯定是要放在急字類的奏摺中的,最起碼也是放在重字類當中,可是偏偏和地方州府官員的賀表放在一起,若不是孝帝突發奇想估算各地官員送上來的賀禮摺合多少銀錢,說不定看煩了賀詞到最後也發現不了。
不過稍微一想孝帝就明白了其中的玄機,這事肯定是蘇秀乾的。這個人怕死,還嫉妒心很強。周延公不過是個布衣草民,不是世家出身,雖然是劉凌舉薦上來的也受到了自己的重用,但是看來在百官中還是受到了不小的排擠。
這份奏摺盧森肯定是沒有看到的,以盧森的為人若是看到這樣一份奏摺必然會親自送到自己的手裡。
蘇秀,哼!
顯然,蘇秀是不想讓自己看到這份奏摺的。他是故意放在輕字類的奏摺中,其原因無非是妒忌。現在軍機處已經少了兩個人,而自己必然是要挑選賢才補充進去的。前幾天蘇秀和盧森聯名舉薦了幾個人,若是讓自己看到這份奏摺重用周延公,他們兩個推薦的人肯定就會排除掉一個。
都是為了私利,完全不將國事放在眼裡!盧森這個人還是公私分明的,以他的為人不會搞這樣的小動作。蘇秀不敢將這份奏摺丟掉,是因為周延公早晚是要回到朝廷裡。他這樣做只是想拖延,等他舉薦的人被自己安排進了軍機處的話,周延公回來也就晚了。
到時候提起這份奏摺,若是自己問起來的話蘇秀也有藉口,最多承認個失職,沒注意到這樣一份重要的奏摺。而到了那個時候自己一定會很懊惱為什麼沒有仔細的把所有奏摺都看一遍,對蘇秀倒是不會有什麼處罰。
好算計啊,蘇秀還真是瞭解自己。
孝帝嘆了口氣,自己的臣子,像老九,盧森,周延公這樣的人為什麼就不能多幾個?當初先帝為了穩定基業,基本上官員的任用都是從當地望族中選取的。得到山西大戶望族們的支援,對國家當時的穩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現在,已經過去了二十年,那些世家望族的人對北漢的基業再也沒有了穩定的作用。而是破壞!這些人互相勾結,排除異己。他們看不起科舉出身的寒門子弟,看不起有真才實學卻非世家出身的人,周延公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他們只想如何穩定家族的利益,而不是穩定大漢的基業。從先帝立國至今二十餘年,正五品以上的官員就沒有一個科舉出身的!也就是說,北漢的實權都掌握在那些所謂的世家望族手裡。
他們並不想跟大漢共患難,也不會同富貴。他們只想著如何加大自己家族的利益,而不是如何改善大漢的朝局。可孝帝明知道是這個局面,他現在也無力改變什麼。朝廷裡的那些官員們盤根錯節,互相依託又互相敵視。雖然老九回來之後配合自己一舉拿下了十幾個最不像話的官員,但那是因為他們暗中通敵連皇帝都敢出賣。殺了他們那些世家望族們也不好爭辯,過了這個時期,再想動他們的話就難了。
即便如此,孝帝出手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他能斬了蘇虎咆,是因為蘇虎咆是從先帝登基之後才開始發跡的。他的家族背景並不深厚,而且可以說他的家族是靠他一手建立起來的。而本地的蘇家卻並不認同他這個泥腿子出身的武夫,本地蘇家的代表人物是蘇秀。
而歐陽家的勢力相當巨大,所以孝帝和劉凌商量了之後最終也只是將歐陽仁和罷官了事。明明懷疑蘇秀有暗通西夏的嫌疑,因為蘇家的勢力過於龐大,最後也只能暫時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