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言支援光緒帝復辟的隊伍,採取的是趕盡殺絕的行動。
清軍封鎖了夢魘騎士團北歸的去路,妄圖將其困死在朝鮮半島之上。
不過這顯然是清軍的一廂情願。
甲午年十二月,盛京宣佈加入支援光緒帝復辟的陣營,他們派出兵馬,與夢魘騎士團前後夾攻,將守在中朝邊境、毫無準備的清軍一頓痛揍。
十二月十八日,光緒帝在北京被人救了出來,由已經踏入了山東境內的夢魘騎士團一路護送,抵達南京。
到了春節,光緒帝在劉坤一的鼎力相助下,於南京登基,對外宣佈清朝正統在此,北京城的那個老妖后乃是叛逆,號召天下忠君之人共同討伐之!
新年初二,慈禧太后立刻給出回應,她從宗族那裡抱來了一個五歲小孩,立他為新帝,號宣統,用來對抗南京的光緒帝。
這個令國人瞠目結舌的事態,史稱‘乙未國變’。
乙未國變,將清王朝劃分成了南北兩塊。
史學家一般把北京的朝堂叫做北清,將南京城的光緒帝稱為南清第一帝。
一山還不容二虎,更何況是皇帝這麼敏感的稱號。
乙未年(一**六年)的元宵還沒過,大江兩岸都緊張起來,各路勢力紛紛面臨站隊選擇,智囊和幕僚會在一起、殫精竭慮,替主子計量著應該站在哪一邊!
站對了,至少有三代的榮華富貴。
可要是站錯了,哼哼,幾輩子的積蓄就要化為烏有,滿門還得被抄斬!
此時的情形,倒是跟明初的靖難之役有點相似。
都是北京和南京有兩個皇帝,雙方都在厲兵秣馬,準備用武力爭奪唯一的皇位。
唯一不同的是,明初時,南京是正兒八經的皇城,可現在,北京才是名義上的正統帝都。
各路勢力加緊算計,可越算越是發現,這一回的確和明初靖難很相像,都是南京城裡的那位實力佔優啊!
可結果呢,會不會跟靖難之役一樣?
最後是弱者勝了強者呢?
一時間,眾多勢力那是相當糾結。
有人列出了清單,從將官到小兵,從裝備到糧草,來仔細分析北清和南清的軍事實力。
但明白人其實只需要一句話就能將這個對比關係講清楚。
北清有北洋,南清有劉坤一。
劉坤一現在可不僅僅代表著南洋,他還代表著與國外勢力友好的合作關係。
比方說,即將在歐洲戰場上反敗為勝的奧匈帝國,比方說,去年年底就開始韜光養晦的鍊金國。
奧匈帝國有槍,鍊金國有錢,光是這兩點,北洋就算擴軍十倍,也不會是其對手!
570, 和談吧,大清你最擅長了!
不過,這裡面有個不穩定的因素就是,奧匈帝國和鍊金國是否會全力支援光緒帝呢?
聽說龍灝對中國的皇位也有野心,在他心裡,是不是更希望北清和南清打個兩敗俱傷才好呢?
考慮的越多,顧慮就越多。
眼看北洋在鬼子六的統領下,都要迫近南京城了,那些觀望的勢力還沒看到龍灝現身表態。
雖然劉坤一對著採訪記者一再拍胸脯說,南洋水師會全力保護光緒小皇帝,但少了奧匈公主和鍊金國王的發言,他這個兩江加湖廣總督的聲音總是顯得那麼底氣不足!
乙未年正月十五,這本是元宵鬧花燈的喜慶節日,可是,北洋為主的北清軍隊卻已對南清發動了進攻。
大軍十五萬,一日間連破三城,堪堪逼近到南京城腳下。
光緒帝著了慌,連忙找到劉坤一詢問對策。
劉坤一不慌不忙,派出南洋水師,沿河北上,對陸地上的北清軍隊開炮,將對方給打了回去。
劉坤一對外稱,南洋有英勇江東子弟三萬!
戰爭一開打,就不易停下來。
接下去的二十天,北洋和南洋這對老冤家對頭,離開了海洋,又在以南京城為中心的江蘇地界,開展了一場陸上拉鋸戰。
北洋的陸軍佔優,兵馬數量多。
南洋的水師佔優,艦炮火力猛。
鹿死誰手,還真未可預料!
雙方你來我往,這場發生在正月的‘拉鋸’,正可謂棋逢對手,打的不亦樂乎。
眼看一仗即將打出正月,雙方勢均力敵,貌似隨便在哪一方加上一根鵝毛,都能成為壓垮駱駝的稻草呢!
錦上添花難比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