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桌上有青菜,無油純水撈,你得混著吃。”崔銘道:“你看這魚乾,正確吃法是包裹生菜或者是海苔,然後蘸上辣椒粉調製的調料……”
“師弟,我又餓了。”
“搬出來再吃過。”崔銘道:“你先吃,我看帶什麼食物,七天,四個人,丁澤,丁澤……我們得去趟城裡買食物。”
李青嘆氣:“回來再吃吧。”他主要目的是防備伊娃,不會讓崔銘單獨行動。事情才過去一天,小心無大錯。李青補充:“對了,真視守衛可以讓你看見隱身狀態的伊娃。”
“有了再說吧。”
丁澤拿了車鑰匙,出自己房間門,嘟囔道:“崔銘,回來就去學開車吧。在初曉城,車還是主要交通工具。”
“恩。”崔銘點頭。
……
汽車到超市,李青和崔銘去超市選購食物,丁澤靠在車邊悠悠抽菸等待。李青回頭看了丁澤一眼,丁澤一副不關自己事樣子,眼中只有飄蕩的煙霧。崔銘回頭,轉身拿食材:“你是不是覺得丁澤很怪?”
“不知道。”李青道:“師弟,我們昨天議論完北月,今天再在背後議論丁澤,好像很小人。”
“小人是約克族。”崔銘道:“丁澤一定是有故事的人,他是十六歲到初曉城,從外地移民來的。入住初曉城後,整天夜夜笙歌,紙醉金迷,找了一份工作是彈鋼琴。”
“師弟想說什麼?”
“我想說,為什麼這麼懶的人,卻是相當厲害。”十幾天訓練中,崔銘客觀瞭解到北月能力,同時也能推測出巨蟲的厲害,同時可以推斷出給巨蟲帶來巨大傷害的丁澤能力。
“能量系本來就不需要太勤勞。”李青問:“買這小蒸鍋幹嘛?”
“這小蒸鍋是最方便攜帶的,鍋功能並不多,煮湯,炒菜而已。而嚴格來說,任何食物都可以蒸熟。師兄,去那邊拿袋米,門口有磨漿小店。”
“師弟啊,師兄眼睛看不見,聲音分不清楚哪袋是米的,除非用心眼摸過去。”
“也對,你不說都忘了你眼睛不行。”這一天下來,沒感覺李青眼睛瞎了。
兩人一邊商議,一邊購買,順便購買了四個登山大揹包,出超市磨米漿時,崔銘看見了丁澤和一位妹子正在一邊聊天。米漿磨到一半,那妹子給了丁澤一個耳光,氣沖沖的離開。崔銘當沒看見,磨好米漿後回車上,丁澤如同沒事發生一般。
要說遠行最有經驗是誰?不是別人,正是崔銘。崔銘童年流浪生活中知道什麼是必需品,什麼是奢侈品。首先要打包帳篷,修行者也需要睡眠的,只不過他們睡眠質量比較高,所需要睡眠時間比較短。三個帳篷就挺重的,然後是睡袋,衣服,最後是食物。購買了四個登山包外,還再裝滿了三個登山包,這才把這七天四個人所需要用到必需品裝了進去。
第三十九章 路線
北月回來,瞭解到攜帶物資後,道:“不要帳篷,我不需要睡袋,不要攜帶刀具和烹煮食物的用具,明早購買壓縮餅乾,野外有水,帶上淨水粉就可以了。”
崔銘驚問:“吃七天餅乾?”帳篷什麼可以理解,生火就好,下雨有原力這個作弊器。但是食物是少不了的,吃七天餅乾,還說的這麼輕鬆。
北月猶豫一會,道:“行李越簡單越好,打兩個包,崔銘,你看需要什麼。我的衣服我自己帶。食材先放冰箱裡。”
“好。”北月上樓,崔銘還是比較滿意,最少北月已經有那麼一點點尊重自己意見。諸如和維爾見面前,自己還在吃飯,北月就一聲不吭在旁邊等待,那實在是受不了。
丁澤道:“我懶,我就帶一套衣服。”也回自己房間了。
崔銘看李青,李青道:“我覺得食材不能少。”
“可以簡單點。”崔銘翻書道:“幾十年前修建公路時候,對周圍生態進行了一定的調查和了解,火山邊緣應該有一些飛禽走獸。我們可以只帶一塊鐵板燒烤。距離公路二十公里還有一個小湖泊,我們可以撈魚改善生活。”
“好像我們是去野營。”
“工作性質是這樣,我們肯定比馬隊快的多。閒著也是閒著。”
“行,那就帶調味品,餅乾,小鍋,鐵板。”李青問:“那米漿?”
“師弟我下廚。”崔銘到廚房開火:“米漿最簡單能做兩道主食,一道是鍋邊,一道是腸粉。”
二十分鐘後,李青摸摸肚子,道:“師弟,我覺得米漿還是可以帶的。”
“帶米漿就要帶蒸鍋,還要帶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