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日軍的火炮不僅僅對準了救國師的陣地,還對南京城內的民居進行了無差別的炮擊。
一時間,南京城上空流星飛舞,一分鐘就有數百發炮彈落下來,爆炸聲此起彼伏,南京城在遭受嚴重創傷之後,再一次被侵略者的炮火蹂.躪著。
那些撤退到江北的百姓們,隔著長江都能看到南京城城內因為爆炸起火燃燒而產生的沖天火光,南京城徹底的變成了一片火海。
六朝古都,數千年的文化積澱,恐怕在這一戰後,只能留下一些殘破的瓦片了。
“****的小鬼子!”
“日本鬼子,我.操.你祖宗……”
“……”
百姓們望著對岸被炸的橫飛的家園,無一不憤怒的罵著,有的還留下了背井離鄉,淪落天涯的淚水。
“我要參軍,我要抗日,我們要殺鬼子……”
救國師第37旅的兵站前面,一大早就圍了上千名青壯,他們全部都是南京人,在戰爭中失去家園和親人的百姓。
撤退到江北的青壯們也聞訊趕來,他們當中很多人都在陣地上幫忙修築過工事,也懂得一點保家衛國的道理,這些人自然成了最佳的候補兵員。
人越積越多,多的第37旅兵站的負責人都吃不消了,趕緊打電話請示廖森,廖森也沒有好辦法,只能電報請示冷鋒。
冷鋒和邱青泉商量一下,這麼多人抗日熱情不能拒絕。但救國師絕對沒有能力吃下這麼多的兵員,這事兒也就只有上峰能夠解決。
而且上峰估計也要徵召青年入伍,缺額很大。
電報直接打到侍從室一處二組。林偉馬上就將電文轉給了老蔣。
老蔣一看,這是好事兒呀。這麼多青壯,那懷著家園被毀的刻骨仇恨,打起日本人來,肯定英勇,還有兩萬人之多,這可以整編成兩個乙種師了。
打散了的一部分教導總隊不正在開封重新整編部隊嗎?
把這兩萬人送到開封去,不正好有兵員了?
不過,兩萬兵員不是那麼好拿的。俗話說,吃人家的嘴軟,得了人家的兵員,得給人家解圍,於是老蔣給桂永卿去了一道命令,讓他派人去接受兵員。
桂永卿一看,這哪裡是接受兵員,分明是讓他去救援的<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雖然很危險,但是必須得去,這首都抗戰救國師好歹也是教導總隊的老底子。他不去,你教導總隊的官兵可就徹底寒心了。
可是這整編的工作刻不容緩,他一走。工作就得停頓,於是,他就讓副師長,又是冷鋒的老上司,周振祥帶了一個旅從開封出發,沿著隴海線南下,支援冷鋒來了。
冷鋒原來也沒指望會這支援兵,不過既然來了,也沒有拒之門外的道理。
不過老蔣得知桂永卿沒有親赴浦口。親自打電話把他臭罵了一頓,具體罵了些什麼。只有當事的兩個人才知道了。
冷鋒後來從別的渠道得知這個事兒,心裡那是寒了大半截。
很明顯。老蔣讓桂永卿過來,是來掌控首都抗戰救國師,來摘桃子的,但是桂永卿這個笨蛋,沒能領會老蔣的真正意圖,卻把跟冷鋒、邱青泉關係不錯的周振祥派來了。
周振祥跟邱青泉一樣都是少將,邱的職務和權力在教導總隊的時候還要略強與周,當然周還兼著第一旅的旅長,故而,兩人其實也差不了多少,周是桂的心腹,邱是桂的好友。
在桂永卿認為周沒問題,可老蔣不這麼認為,邱在南京起的作用非常小,真正出大力的是冷鋒,要不是邱曾經是他的老長官,估計南京這段兒就沒他什麼事兒了。
現在把這麼大的功勞都分給他一半兒了,也算是償還了提攜之恩。
邱是老蔣的學生,多少還能用師生感情維繫一下,不會做出太出格的事情,可冷鋒就不一樣了,冷鋒入學的時候,老蔣已經是委員長了,軍隊的統帥,這個時候,就算老蔣還兼著校長,比當初黃埔創校的時候的疏遠多了。
一個不可控制的年青將領,就像是一匹脫韁的野馬,必須要有束縛他的一根韁繩,這根韁繩老蔣雖然找到了,但想要拴住他,還得費一番心思。
而現在的冷鋒也沒心思去揣測老蔣的心思,有援兵自然好,就算不能及時的趕到,至少也可牽制日軍部分兵力,也是有幫助的。
所以冷鋒對周振祥率一個旅馳援浦口,還是心存感激的。
面對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