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難為他了,太委屈他了!
張無忌:仁慈寬恕和隨波逐流(3)
無忌成了明教的大恩人,明教上上下下保得性命,全是無忌捨身相救。至此無忌自然而然在明教中擁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而明教其時又正是處於群龍無首,選不出領袖人物的狀態,所以,無忌被眾人擁戴為新教主,無忌的生活中,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充滿刺激和挑戰的際遇。
無忌任明教教主之後,與眾人約法三章,是他的施政宣言和綱要,亦最能見出他的本色。無忌的約法三章,其實內容很空泛,沒有什麼新意,不外乎簡單的與人為善,化解仇怨。無忌像個理想主義者,他希望這個世界上人人都忘記仇恨,人人都是朋友,人人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他更像個詩人,而不是政治家。
張無忌做大事沒有主意,小節上也一樣無可無不可,在愛情這一問題上,他也是多方留情,難以抉擇。趙敏、周芷若、張無忌三人的糾葛正面表現出來之時,趙敏看得出周芷若在張無忌心目中的重要,周芷若也敏銳地覺察到趙敏對張無忌十分鐘情,只有張無忌自己朦朦朧朧,說不清道不明,自欺欺人。
波斯明教使用聖火令的武功,詭異至極,讀者於此真是且信且疑提心吊膽,真不敢相信張無忌這等絕頂武功,也會被波斯明教中人用聖火令打得大敗而去,落荒而逃。聖火令一下下打在張無忌的身上,真是痛在讀者的心上。記得少年時初讀此書至此,簡直不能接受這種事實,心中不免埋怨金大俠太長鬍人志氣,太滅自己威風。
張無忌此次真是輸得太慘,簡直要血本無歸,連性命也差點搭上去,幸有趙敏以拼命的招數舍死相救,又反應極快,使用妙計,這才勉強能喘息一下,眾人一起逃得性命,乘船離開。
同船逃難,張無忌一男對四女,張無忌豔福不淺,他那隨和、仁愛的性格,使他極受女孩子的歡迎,成了女孩子的追逐物件。不過,這一下來,卻是他自找麻煩,剪不斷,理還亂,哪一個他都覺得好,哪一個他都捨不得放棄,實在是難以做出選擇。張無忌在理智中迴避矛盾,而夢中卻把潛意識的秘密暴露無遺,他做夢娶媳婦,而且是四個都照單全收。
張無忌四處留情,倒不是他“花心”,不是他見異思遷,喜新厭舊,他隨和被動,容易受感動,容易受擺佈,容易將心比心,以愛還愛。同船四個女孩,殷離雖醜(但背影看上去還是絕色美人),但那種悽苦卻讓他憐惜,他不忍讓殷離失望,他真誠地想帶給她幸福和快樂,對她以前的苦日子作出補償;小昭是個異色的西洋美人,那樣死心塌地地對他,他是發自內心的捨不得她;周芷若對他有恩,小時候他生病受傷時,周芷若細心照顧過他,而現在她長成清雅秀麗,有若曉露水仙般的大姑娘,對他又是含情脈脈,眉目傳情,他怎麼割捨得下;趙敏更不用說了,他當面向趙敏承認,趙敏比周芷若還要美,而且趙敏又大膽主動示愛,撩撥他的心絃,愛他也如生命一般,他自然更是刻骨銘心了。四女同舟何所望,張無忌只敢做做美夢,在現實中,他實在不知如何處置才好。
張無忌太缺乏知人任事之明,太有愧於紅顏知己的傾慕之情。他曾懷疑小昭,後來又錯怪趙敏。無忌對自己不自信,導致了他也不能信任他人。
在丐幫聚會之時,趙敏為張無忌出頭,眼看要在宋青書手下吃大虧,張無忌這才現身救了趙敏,是愛是恨?張無忌和趙敏再次相見之時,情形卻是有些尷尬。兩人相對,忽然劍拔弩張。此時張無忌的表現,實在是讓人好笑,表現出來的智力,真和一個稚齡童子一般。
看張無忌和趙敏在皮鼓中藏身,兩人摟在一起,肌膚相親,理智讓張無忌生出仇恨,情慾的力量又使他迷惘,所以張無忌一時間表現出完全相反的態度,忽然胸口一熱想往趙敏櫻唇上吻去,忽然又下辣手摺磨趙敏,張無忌的表現確是太不成熟了。
張無忌雖然種種表現並不及格,但愛他的女人們全不在乎,只是記住他的好處,也是難得。張無忌這樣待趙敏,趙敏全不在意,反而在受虐中生出許多柔情蜜意,似嗔似怒,只是要讓張無忌回心轉意。
張無忌和趙敏之間愛恨交錯,一陣風一陣雨,確實有點像兒戲,拿不起又放不下,不能不讓人看了搖頭。聯想到《射鵰英雄傳》中也有郭靖對黃蓉誤會的情節,郭黃二人的行止就自然許多,境界不可同日而語。
張無忌的矛盾之處,在他和趙敏似乎都更成人化,情慾的成分更多地左右了理性的成分。郭靖黃蓉是純情,兩情相悅即是最濃稠之處,也是不涉風情,樸素乾淨,絕對的金童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