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歷來將帥最慣用的計策。
至於為什麼韓遂會先對付周慎而不是董卓,呵呵,一個是不知所謂的手下敗將,一個是打過好幾次交道的難纏傢伙,只要韓遂不傻就必定會挑選容易對付的周慎下手。
毋庸置疑!
事態的發展不出李儒的預料,周慎不聽孫堅的建議,終於再度遭到敗仗,而董卓呢,純粹就是在韓遂的地盤溜達了一圈跑路。另外董卓跑路的時候,韓遂也沒有派兵追擊,顯然後者是清楚董卓的難纏的,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也就沒跟董卓糾纏,畢竟韓遂回到金城後首先要做的,是解決在他地盤挑事的涼州刺史耿鄙跟漢陽太守傅燮,而不是董卓這個明擺著過來打醬油的惡蛟。
這就是默契!
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韓遂與董卓都不會輕易激怒對方。畢竟今日的敵人極有可能就是明日的盟友,就拿董卓來說,只要韓遂不拿他的隴西下手,韓遂發展得越強大,對於董卓的隴西而言其實愈發有利,這就是所謂的養寇自重!
至於韓遂多半是也想到了這一點,因此就睜隻眼閉隻眼放走了董卓,畢竟董卓跟他可談不上真正的敵人,在日後很長一段日子內,他們還是鄰居,鬧得太僵不利於雙方各自的發展。
於是乎,董卓屁事沒有,周慎卻成了韓遂殺雞儆猴的物件,用以震懾大漢朝廷繼續派兵來圍剿他。
這下董卓可算是揚眉吐氣了。在連番兩次戰敗的情況下,就算何進大將軍也保不住蕩寇將軍周慎。退一步說,就算能保住,難道何進還會器重周慎不成?要知道在這次進兵追擊的事件中。損兵折將狼狽而回的周慎,已成為不傷一兵一卒便從韓遂十萬大軍中脫身的董卓的最佳陪襯。
不過關於這件事,張煌也有些疑惑,那就是李儒為什麼會支援董卓的做法。
後來再次見到李儒的時候,李儒對張煌做出瞭解釋:就當時的局勢而言。除非朝廷花費巨大人力物力,一個城一個城地跟韓遂打,否則單靠偷襲是斷然不可能取勝的,畢竟金城、武威是韓遂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