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8部分

崍魍ǖ煤芄悖��揮醒問僑巳碩急匭璧納唐貳O衷詰難渭酃蟮鎂�耍�喚鋂尉谷恍枰����櫻�蛘咚等�儻摹H綣�湊展郝蛄�撲悖�敲匆渙揭�喲蟾畔嗟庇�200元人民幣,一斤鹽就需要60塊錢!後世的食鹽基本上是一塊錢一斤,如果明朝也是這個價格,那麼應該是五文錢一斤,但這個價格在市場上是不可能的。只有鹽商在向“灶戶”收購粗鹽之時,價格才是五文錢左右一斤,這是初級產品的價格。現在的食鹽生產模式,是海邊的“灶戶”煮鹽,然後鹽商以低廉的價格收購,精製之後再高價賣出,之間的價格竟然相差六十倍!鹽業,在古代可真是暴利!實際上,如果現代國家不專營鹽業,把鹽價壓低到正常的水平,恐怕後世的鹽商也會把價格提高,幾十塊錢一斤食鹽也不是不可能。畢竟人人都要吃鹽,這是沒辦法的事。

現在鹽價這麼貴,但一個人每月用鹽不過半斤,對於稍微有點錢的人來說,買鹽也不是很大的負擔,而普通人家就要精打細算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對於後世來說,鹽不過每月幾塊錢就足夠了,並沒有佔多大比重,但在古代鹽就跟米所佔的比重差不多!所以在生活必需品上面,鹽排在第四位。

明朝的鹽業之中,以兩淮地區最為發達,“淮鹽”在全國聞名,因為從蘇魯交界的繡針河口到長江口這一片海岸,有著無數的鹽場。唐宋以來,鹽課常常佔到國家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而兩淮鹽課又是全國鹽課收入之首,因此淮鹽的稅收佔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明朝初期,朱元璋搞了一種名叫“開中”的制度,後來明朝就漸漸喪失了鹽稅的收入。所謂“開中”制度,就是讓商販把糧食軍器等物資免費運到邊疆,供給軍用,朝廷雖然不付錢,但可以給商販頒發“鹽引”,也就是販鹽許可證來作為補償。商販送了多少物資,就獲得相應重量的販鹽許可證。當時朱元璋還得意洋洋地說:“朕無需一兩餉銀而養百萬大軍,實乃亙古未有之舉。”確實,當時朱元璋不需要發餉銀來養邊軍,但他沒想過商人“無利不起早”,肯定是販鹽的利潤遠遠大於那點軍資,這些商人才願意給朝廷運送物資。其實,朱元璋的做法,只不過是拿鹽稅來養兵,只是少了貨幣這一層罷了。

到後來,邊軍裁撤,這些鹽商卻還在繼續販鹽,而不用交稅,如此一來,明朝的鹽稅漸漸喪失,到後來鹽課只佔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不過二三十萬兩罷了。朱元璋的做法,簡直就是撿了芝麻丟西瓜!後來,明朝開中制度無法執行下去,朝廷不是愚蠢,肯定知道此中弊端,於是就把開中運糧的制度改為開中納銀的制度,也就是交錢來換取販鹽許可證。這種做法理論上可以代替鹽稅,但實際上朝廷沒法完全核實鹽商到底販了多少鹽,所以還是損失了大筆收入。不過,鹽稅收入還是有的,尤其是張居正改革期間,鹽稅收入曾經高達五六百萬兩,朝廷累積了大量的賦稅,萬曆年間,朝廷得以實施三場大作戰(平定寧夏叛亂、播州叛亂,遠征朝鮮),全賴張居正的改革為朝廷囤積了大量銀錢。

不過,張居正死後,人亡政息,鹽商又開始無法無天起來,到如今早已吃得盆滿缽滿,富得流油。現在,劉雲要拿鹽政開刀了。

第十四章 鹽稅改革(下)

劉雲認為,進行經濟的改革,最厲害的武器還是經濟本身。在宋末時空裡,劉雲曾經用大量的糧食把一大批糧商弄得破產,而自己則賺得盆滿缽滿,那一次他是佔了經濟總量大的便宜。這一次,他又準備用遠超於現今的生產力,把鹽商統統整破產。不過梅青反對,梅青道:“你以為像你那種所謂的經濟手段,其實是作弊的經濟手段很好用呀?如果你貿然出手,只會搞垮大明經濟而已,到時候全國只剩下你開的一家公司,別人都破產了,你怎麼辦?依我看,還是得用行政手段才行!”

劉雲反駁道:“行政手段也不能濫用啊,再說了,鹽商基本上都是官商勾結,你要查能查多少?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除非你一紙令下,強制把所有鹽業收歸國營,否則難以解決鹽政的問題。”

“這……”梅青想了一下,發現確實是這樣,行政手段雖然迅速,但也會有許多副作用。兩人商量了一陣,最終決定,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雙管齊下,先開辦一個鹽業公司,然後把鹽價壓下來,給鹽商一個壓力,然後朝廷出臺一個政策,重新對鹽業收稅,當然不是透過過去的渠道來收,而是讓稅務局直接收稅,這樣就繞過那種複雜的關係網,直接收稅。這種政策肯定會激起鹽商的強烈反對,此時朝廷就要看鹽商們的表現了,如果他們順從的話,那麼朝廷就放他們一馬,讓他們繼續經營鹽業,但必須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