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姚家回收稻穀的價擺在這兒,不愁收不到稻穀,不止大舅,還有同村的人陸續找上門。
幾乎哪家哪戶都有幾千斤的稻穀要賣,這讓姚家人很為難,因為他們手裡的本錢有限,沒法囤太多。
夏天天黑的晚,都八點多了,姚家人才吃過晚飯,坐在院裡的洋槐樹下納涼,說著近來的煩心事。
姚祺田壓低聲道:“要不咱們先不給錢,或者和大舅一樣,給三分之一,等年末了再說唄。”
姚四海吧嗒吧嗒抽著煙,不說話。
姚祺田下意識徵求小弟的意見:“年娃子,你看呢?”
“大哥,這麼做太冒險了。”姚祺年搖搖頭。
欠大舅的錢還好說,即便以後出什麼事一時半會還不上,大舅也不會太為難他們,但是門旁鄰里之間,賒賬太多真不是什麼好事,窟窿填滿了還好說,要是填不滿,有的是麻煩找上門。
此外,讓姚祺年不贊同這種冒進做法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沒有足夠大的糧倉堆放稻穀,一萬斤的稻穀已經把家裡大大小小的空間全部用盡,想要繼續囤,就必須建糧倉。
姚祺年到底是普通人,他親老孃又沒給原身開金手指,想在這個地方生存下來,必須穩紮穩打,還要伺機而動。
思及此,姚祺年道:“爸,等我從省城回來,咱們先把糧倉建了再說。”
姚四海也想到這點了,沉聲道:“是該建了,我看就建在咱家房後,把菜園挪到前院,茅坑也填了,能騰出多大的地兒就騰出多大。”
他們預算有限,糧倉不能花太多錢,紅磚或青磚肯定不能用,不划算,姚四海打算自己去山上炸石頭,砌石頭牆,這樣一來能省下不少一筆錢。
但是房頂不能省,必須要用瓦片,要不趕著下雨下雪天,房頂漏水把糧食打溼,那就得不償失了。
算下來,主要花錢的地方還是在瓦片和水泥洋灰上,完全建好,估計得要兩百來塊。
作者有話要說: 強調一下,本文背景是在78年左右,沒有wen革哈,就是改革開放了~
沒有什麼金手指,就是實打實的致富哈~
唯一的金手指是主角不死定律O(∩_∩)O~
第14章 半路攔截
姚祺年跟林師傅說定了時間,在月底去省城。
涇河縣距省城有六百多公里,這一來一回起碼要兩三天,姚祺年把該帶的東西都裝好,存摺貼身裝,現錢只帶了三十塊,夠給卡車加柴油了。
怕他路上餓著,王乃雲煮了十來個鹹鴨蛋,又烙了五個餡餅,裝小篾籃裡,絮絮叨叨叮囑他路上一定小心。
“要是碰著劫車的,要多少錢給多少,別逞強知道不?”王乃雲還是不放心。
“知道了。”姚祺年單手捂著心口窩,一副病秧子的架勢,虛弱道:“二傻子才跟他們來硬的,人家怕死,可不敢。”
王乃雲斜眼瞅他:“你說你,都該娶媳婦的人了,怎麼還沒點正形吶!”
姚祺田一聽到“媳婦”兩個字,騰地站直身體,無比正經道:“媽,我出去趟。”
說完,立馬闊步往外走,生怕他媽又給灌輸早婚早育思想。
王乃雲才開話匣子,還意猶未盡,不由得追著問:“年娃子,去哪兒?”
“拉。屎。”
到月底,林師傅按說定的時間把卡車開過來,大傢伙合力把兩千斤大米裝上車,之後姚四海又交代幾句,姚祺年才跟車離開。
鄉下路顛簸,林師傅車開的慢,剛出公社,姚祺年就瞧見了個熟悉身影,兩眼一亮,忙降下車窗喊人:“小宋同志,你去哪?上來,帶你一截。”
宋明好沒想到會碰見他,笑彎眉眼,仰腦袋,大聲道:“我去省城學習,要去市裡趕火車。”
眼下已經是六月底,公社中學幾天前放了暑假,姚祺年想起來了,她之前提過要去師範學校學習。
“我也去師範學校,你上來,正好順路。”
說話間,姚祺年開了駕駛樓門。
宋明好略猶豫了下,還是把行李先遞給姚祺年,然後麻利的爬上來。
“我妹老師,姓宋。”姚祺年作介紹。
林師傅笑呵呵的招呼:“宋老師。”
宋明好在駕駛樓裡坐好,笑道:“別喊老師,喊我小好就行。”
哪知林師傅還沒喊,姚祺年就喊了聲:“小好。”
宋明好:“。。。。。。”
林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