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無名功法的所謂分神期,梁遠終於是隱隱覺得,那根本就不是修真意義上的開始溫養神識,而是開始神界層次的修練,所以叫分神!
分神期如此,那麼合體期呢,合體會是修真界的元嬰同肉身合體麼?顯然不可能。
無名功法的合體期根本就是精氣神的合體,三者合而為一的合體。精氣神合一,那意味著什麼?神人的修練目標不就是精氣神合一,煉神返虛麼?
再看無名功法中合體期之後的這些境界:離合、空冥、寂滅……一個比一個玄奧無比,一個比一個高深莫測,哪一個像是好相與的?
可以說,這無名功法後邊的修練境界,真的是遠遠超出了梁遠想象力的極致。所以,一直以來,梁遠根本無從判斷那些高深莫測的境界到底達到了什麼程度。
現在,看過了修神易元鑑,再結合當初道衍真人得自亓隕仙殿的玉簡中所說的內容,三者互相對照驗證之下,梁遠不但基本理清了無名功法和修神易元鑑兩種功法的修練脈絡,更是總結出了兩種功法的優劣。
修真界煉精化氣,仙界煉氣化神,神界煉神返虛,再往上就是合虛入道,這個層次在亓隕仙殿的玉簡上稱之為太虛界。合虛入道之上,應該就是接近那虛無縹緲的大道了。
修神易元鑑三九二十七重天。一九前三重天對應修真界,後六重天對應仙界;二九的九重天對應神界;三九的九重天對應太虛界。太虛界(合虛入道)便是修神易元鑑功法的極限。
梁遠這總結得頭頭是道,可是梁遠不知道的是,便是那位上古大能,也是不知道這修神易元鑑神界之後的境界,更不知道修神易元鑑的極限所在。
梁遠修練的神秘功法,元嬰期以前對應修真界;出竅期對應仙界;分神期對應神界;合體期應該是對應太虛界;那麼離合、空冥、寂滅這三個階段對應的又會是什麼呢?緊接著的渡劫和大成兩個階段更是撲朔迷離。
渡劫,渡什麼劫?修真劫?仙劫?還是神劫?還是太虛劫(梁遠推測的太虛界的天劫)?還是更高的什麼劫?
大乘,怎麼個大乘?是修真者的大乘,還是仙人的大乘,還是神人的大乘?還是什麼更高層次的大乘?
真是應了那句話,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反而越多。雖然初步理清了修練的脈絡,可是梁遠卻發現自己的迷惑反倒是更多了。
梁遠搖搖頭,不想這些了。反正有現成的功法給自己修練,自己只管悶頭修練便是。修練到了相應的階段,這些疑惑便不問自知了。
把這些比較遙遠的問題暫時擱置,再次回想了一遍修神易元鑑和自己修練的無名功法,梁遠是搖頭晃腦、長吁短嘆,感慨萬分,唏噓不已……總之,梁遠是感慨了。
梁遠總算是明白了為什麼這個万俟修不顧一切地和自己玩命;為什麼無名功法的修練要求要身具混沌珠……
總之,這一切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實到這兩種功法的特點和差異上來。
梁遠判斷,這修神易元鑑和無名功法很可能是同源,甚至於很可能是出自同一個人之手的同一種功法。
只是,修神易元鑑應該是這個功法初創的實驗版。境界不完整,修練方式也不完善,存在諸多致命的瑕疵,導致這部功法根本無法修煉。
而自己修練的無名功法,應該是這個功法的最後定型版本。完善了修神易元鑑的所有缺陷,也完善了修練體系。
就拿修神易元鑑最致命的自爆來說,在自己修練的無名功法中,把霸道的神易力改成了另一種相對溫和的力量。雖然梁遠一直習慣於稱呼這種力量為真元力,當時梁遠很清楚,這種力量和修真者的真元力根本就沒什麼關係,只是自己習慣叫真元力而已。
修練的力量改成溫和的真元力,這還不算,為了降低自爆的危險,連修練的速度也被狂降了下來。實現的手段就是把各個修練階段所需的靈氣數量暴增無數倍。而消化這些靈氣的手段就是高提純,讓梁遠真元力的層次超高。而且精氣神同修,導致對靈氣的需求幾近無限。
神易力改成真元力,降低修練速度,這兩大手段加一起,似乎創造這個功法之人還是覺得不放心,又為這個功法配備了混沌珠。透過混沌珠中的混沌能量來梳理精氣神。三管齊下之下,可以說是完全解決了這部功法的自爆問題。
正因混沌珠對於修練這一系列功法之人無比重要,所以万俟修幾乎是本能地來搶自己的混沌珠。於是才有了万俟修不顧一切地跟自己玩命的行為。
至於修神易元鑑那種致命的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