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拒違天意,久曠神器,則將以無罪並辜元惡;此所謂禍福之會,分功之時也。”禪猶豫未敢從。會顯敗,瑗坐被斥;門生蘇祗欲上書言狀,瑗遽止之。時陳禪為司隸校尉,召瑗謂曰:“弟聽祗上書,禪請為之證。”瑗曰:“此譬猶兒妾屏語耳,願使君勿復出口!”遂辭歸,不復應州郡命。
起初,閻顯徵聘崔的兒子崔瑗為下屬官員,崔瑗因北鄉侯非先帝嫡子而繼位為帝,預見閻顯肯定要失敗,打算說服閻顯,廢黜北鄉侯,改立濟陰王為帝。可是閻顯日日沉醉,見不到面,他於是對長史陳禪說:“中常侍江京等迷惑先帝,廢除皇家正統,另立旁支。北鄉侯即位後,就在宮中發病。周勃廢黜呂后所立惠帝后宮子為少帝的跡象,今又重複出現。我打算和你一同面見將軍閻顯,說服他稟告太后,逮捕江京等人,廢黜少帝,擁立濟陰王為帝,定然上得天心,下合人望。這樣,伊尹、霍光的功勞,我們不必離開座位,便可建立;而將軍兄弟的封爵也可世代相傳。如果抗拒天意,使帝位久缺,我們雖無罪,卻要和首惡同罪,這正是福禍交關的關鍵時機,分取勝利果實的時刻。”陳禪猶豫,未敢聽從。正逢閻顯破敗,崔瑗坐罪免官,崔瑗的門生蘇祗,準備上書呈報上述往事,崔瑗急忙加以制止。當時,陳禪正擔任司隸校尉,召見崔瑗說:“你儘管讓蘇祗上書,我願出面為你作證。”崔瑗說:“這就如同小孩、婦女私下談話一樣,願您不要再提此事!”於是告辭歸鄉,不再接受州郡的徵聘。
'14'已卯,以諸王禮葬北鄉侯。
'14'已卯(二十六日),用諸侯王禮儀埋葬北鄉侯。
'15'司空劉授以阿附惡逆,辟召非其人,策免。十二月,甲申,以少府河南陶敦為司空。
'15'司空劉授因阿附叛逆,所徵聘的官吏也不是適當人選,被免官。十二月甲申(初一),擢升少府、河南郡人陶敦為司空。
'16'楊震門生虞放、陳翼詣闕追訟震事;詔除震二子為郎,贈錢百萬,以禮改葬於華陰潼亭,遠近畢至。有大鳥高丈餘集震喪前;郡以狀上。帝感震忠,詔復以中牢具祠之。
'16'楊震的門生虞放、陳翼,到宮闕為楊震鳴冤。皇帝下詔,任命楊震的兩個兒子為郎,贈錢一百萬,用三公的禮儀將楊震改葬在華陰潼亭。遠近之人全都趕來弔喪。當時有一隻一丈餘高的大鳥降落在靈堂之前,郡太守府將此情景呈報朝廷,皇帝為楊震的忠心所感,下詔再用中牢即一羊、一豬進行祭祀。
'17'議郎陳禪以為:“閻太后與帝無母子恩,宜徙別館,絕朝見,”群臣議者鹹以為宜。司徒掾汝南周舉謂李曰:“昔瞽瞍常欲殺舜,舜事之逾謹;鄭武姜謀殺莊公,莊公誓之黃泉,秦始皇怨母失行,久而隔絕,後感潁考叔、茅蕉之言,復修子道;書傳美之。今諸閻新誅,太后幽在離宮,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虞,主上將何以令於天下!如從禪議,後世歸咎明公。宜密表朝廷,令奉太后,率群臣朝覲如舊,以厭天心,以答人望!”即上疏陳之。
'17'議郎陳禪認為:“閻太后與皇帝既無母子恩情,應該將太后遷到另外的館舍,不再朝見。”議論此事的群臣全都贊同。但司徒掾、汝南郡人周舉卻對李說:“從前,瞽瞍多次想要謀殺兒子虞舜,而舜對父親更為孝順。鄭莊公的母親武姜謀殺莊公,莊公發誓:不到黃泉之下,不再相見。秦始皇怨恨母親淫亂失行,久不見面。後來他們分別被潁考叔,茅蕉的勸諫所感動,重修孝道。史書上對這些事,都十分稱道。現在,閻顯兄弟剛剛伏誅,太后被幽禁在離宮,如果悲愁生病,一旦發生意外,皇上將何以號令天下!如果採納陳禪的意見,後世將把罪過歸到您的身上。應該密奏朝廷,請求皇帝供養太后,跟過去一樣率領文武百官朝見,以順天心,以回答人們的願望!”李立即向皇帝上書陳辭。
孝順皇帝上永建元年(丙寅、126)
漢順帝永建元年(丙寅,公元126年)
'1'春,正月,帝朝太后於東宮,太后意乃安。
'1'春季,正月,漢順帝前往東宮朝見閻太后,太后的心情才安定下來。
'2'甲寅,赦天下。
'2'甲寅(初二),大赦天下。
'3'辛未,皇太后閻氏崩。
'3'辛未(十九日),閻太后去世。
'4'辛巳,太傅馮石、太尉劉熹以阿黨權貴免。司徒李罷。
'4'辛巳(二十九日),太傅馮石和太尉劉熹因巴結權貴被免職。同日,司徒李也被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