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章門前被斬。
政變完全成功。李隆基從八字大開的玄武門,威風凜凜地進入皇宮。道路兩旁,為迎接他而點燃的篝火,把夜空染成一片血紅。
李隆基走入後宮。上官婉兒在後宮的一個房間裡。
人人皆知,她是韋氏一黨的名參謀。面臨這次政變,她露出十分沉著的神態。
中宗死後,偽造遺詔的是她。令相王參與政治。——她之所以在遺詔中特別加上令韋皇后最為厭惡的這一項,為的是應對類似這次政變的事態。
上官婉兒手持方型紙罩座燈,迎接李隆基進來。為李隆基開道的是一個叫劉幽求的人。上官婉兒將一封文書遞給劉幽求道:“這是我這次寫的遺詔草稿,是我和太平公主共謀偽造的。這能證明我對相王殿下的忠誠,敬請公子瀏覽。”
劉幽求準備把這封文書交給李隆基。李隆基卻只瞟了一眼,並沒有接過來。
“上官婉兒是韋氏一黨的中心人物,沒有理由饒恕她。斬了!”李隆基以凜然的聲調命令道。
不想當皇帝的皇帝(1)
愛好清靜無為,以此理身則能到達高邁境地——這是睿宗向來的作風。但皇帝必須對國家人民負起責任,道教所強調的“無為”,可以適用於個人生活,對國政卻又如何?
誅滅韋氏一派的政變成功後,政變中心人物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即位。但照理來說,登基的應該是臨時被立為皇太子、十六歲的李重茂才對。相王李旦於是採取由自動成為皇帝的少年李重茂禪讓帝位的形式即位。
既是讓位,一定要有人提出才行,而且不能由受讓的李旦或其子李隆基開口。
“皇上有意將帝位讓給叔父大人。各位有意見沒有?”
開口說這句話的是太平公主。她是以皇族長老身份擔任這個角色的。
少年皇帝保持緘默。他並沒有說過要把帝位讓給叔叔李旦,然而自己並沒有表示意見的權利,這一點,他從被立為太子時就知道得很清楚。
遲早我要被立為皇太女。你必須把這個座位保持乾淨,絕不許弄髒——異母姐姐安樂公主曾經對他說過這樣的話。他知道這個位置遲早非讓出不可。
與其讓給姐姐,不如讓給叔叔吧。——茫然做此思考的李重茂,輕輕點了一下頭。
但這個舞臺上的各種運作是根本無視於這名少年的意志的。此際,政變主力之一的劉幽求跪道:“值此國家多難之際,皇上為人仁孝之極,並且甚懂堯舜之道,臣等不勝欽佩。”
堯和舜是往昔讓過位的聖王。這項發言,當然也是一種表演,舞臺是在太極殿裡,少年皇帝還坐在王座上,相王李旦則站在哥哥中宗的靈柩旁。
“天下之心已歸相王。這裡再也不是你的位置了。”
太平公主伸手搭到少年李重茂的手腕上。少年被姑母的手吸引似的從王座上半浮起腰。手續至此告畢,後面剩下的只是一些文書工作而已。
讓位後的李重茂被封為溫王,暫時被隔離。隔離的理由是:防止非分之徒發起擁立運動。
政變最大的功勞者是相王李旦的三子李隆基。因此,李旦即位為皇帝后,立太子就成為敏感問題了。
李旦由於曾經一度就過帝位,所以,這一次或許應該以“復位”相稱,是為睿宗。雖然是母親武則天的傀儡,上次成為皇帝時,所立的皇太子是長子李成器,如今他復位為皇帝,皇太子是否也該復位?
這個問題,由於宋王李成器主動請辭太子一位,總算獲得解決。政變的首謀者兼實行者平王李隆基的功勞,眾所周知,每一個人也都認為被立為皇太子的應該是李隆基。
新體制逐步建立,並且受到大部分人民的肯定。但在這個時候卻有一個人提出異議。
李隆基舉兵討滅韋氏一族是事實,但圖謀政變的卻另有其人。——現在的湖北省襄陽一帶,在隋唐時代被稱為均州,異議聲來自這個地方。
表示異議的是譙王李重福。李重福是中宗的長子,不過,他當然不是韋氏所生。他的母親是出身不怎麼高的後宮女子。
中宗有四個兒子,依序為重福、重潤、重俊、重茂。其中韋氏親生的只有重潤,而他卻因誹謗張易之兄弟,連同妹妹永泰公主為祖母武則天所殺。重俊雖然被立為皇太子,卻對韋氏一族之專橫甚感憤懣,因而發動暴虎馮河式(語出《 論語·述而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後用“暴虎馮河”比喻冒險蠻幹,有勇無謀)政變,雖然殺掉武三思父子,自己卻也在終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