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字雨孝。越兮自幼便武力過人,成年後用鑌鐵打造了一柄三叉戟,持此戟所向無敵,接連打敗了十幾位名將,後來引起了宇宮照烈的注意,宇宮照烈帶著禮物親自趕往越老夫子家中,請越兮從軍。越老夫子感於宇宮照烈的誠意,便答應了下來。越兮也便成為了宇宮照烈手下的又一位大將
在得到這兩員虎將的幫助後,宇宮照烈終於有了可以和元起麾下的五虎上將一爭高下的猛將了,再加上一年多以來的休養生息,使得宇宮照烈的實力大進,麾下兵精糧足,於是,宇宮照烈便趁著元協身死,元起剛剛接掌元氏帝國的時機,進位自稱為魏王,割據青、徐、兗、豫四州,雄踞中原。
隨著宇宮照烈自稱魏王的事情發生,元起麾下的百官們,出現了兩股不同的聲音,一股聲音是主張以剿除泰山為主,為先帝報仇雪恨,以正皇室的威儀;另一部分人則是認為先帝剛剛駕崩,宇宮照烈就自稱魏王,比泰山還要可惡,所以當務之急,應該是把宇宮照烈當做第一對手,儘快將其剿除。
這兩種意見,都有著一定的道理,其實無論是泰山還是宇宮照烈,都是當今世上一等一的梟雄,這兩個人沒有一個是好對付的,元起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最終還是決定先向泰山用兵。支援他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有兩個,第一,益州易守難攻,現在泰山得到益州的時間還不算太久,很多細節上的問題,他一定還沒有來得及處理,在交戰中,這些細節就會將益州軍們的弱點暴露出來,可以對其給與致命一擊;若是讓泰山在經營個三五年之後,將各處險要關隘都佈置穩妥了,到時會變得更加難以攻克,說不定就要付出比今日要多出數倍的代價,才能平定益州,以部下將士的犧牲來獲取最後的勝利,這一向是被元起所不樂意的,因此,要打就現在打,趁著泰山還未完全站穩腳跟,將他的勢力連根拔起!
第二,出於戰略的角度考慮,如果要打泰山,江東的孫策可以成為一大臂助,攻,可以趁著元起吸引火力的時候,襲取泰山的荊州,讓泰山顧此失彼腹背受敵;守,可以牽制宇宮照烈的兵力,讓宇宮照烈不敢趁著敵軍和益州軍交戰之際,率兵侵犯自己的底盤,畢竟,有孫策這頭江東猛虎在宇宮照烈的身後虎視眈眈,宇宮照烈一定會多少有所顧忌的,屆時元起再從冀州佈置好防線,便可以遏制住宇宮照烈的渾水摸魚,不會讓他得到任何實質性的好處。最重要的是,元起知道,跟宇宮照烈PK,規模會比較大,先把軟點的柿子捏了,再修理宇宮照烈就容易多了。
元起把這兩個依據向各位文武官員說了一遍,最終得到了他們的認可,於是,主攻泰山,防禦宇宮照烈的大戰略,就算是定了下來。接下來,就是具體的各項安排了。
這次打益州,已經是元起第三次出兵了,前兩次都是無功而返,這一次一定要拿下益州,這是元起對元協和朱環的承諾。所以,在出徵之前,元起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和龐統、荀略、鍾繇等人,做了詳盡的計劃和部署。
兵員方面,依舊是以四支精銳部隊為主進行攻防,其中天歸軍和飛龍軍隨軍出征,匯合涼州牧馬越統領的地歸軍,作為主力部隊;水軍只動用麒麟軍的兩萬精銳,沿著渭河南下,作為策應,畢竟在益州境內,有著數不清的河流遍佈,可以讓麒麟軍一展所長,至於其他的八萬水軍,則是留在渤海灣,防備青州的宇宮軍。同時,其他的隨軍將士,則是以北方三州的兵員為主,光、明、通三州可以說是帝國的大後方,最不容易受到侵擾,從這三州抽調兵員,不會減弱對宇宮照烈的防守力量,而且北方三州雖然經濟上落後,但是戰鬥力那可是極為強悍的,鑑於益州境內多山的地形,元起決定從北方三州抽調騎兵兩萬,步軍五萬,再加上四支精銳部隊,合計十五萬大軍。
出兵的人數定下來之後,就是具體的帶兵將領了,四支精銳部隊的統領齊天、趙虎、馬越和甘靜是一定位列其中的,除了他們之外,張武、黃勇、左慈、張衝、許褚、典韋和元起的弟子姜維也會隨軍一同出征,在謀士方面,諸葛亮、龐統這兩位絕世智囊是肯定要一起去的,此外,荀略也會一同出征。
同時,元起還對其他的一些人做了調整,派高順、陳宮到幷州去,協助郭淮鎮守幷州;派田豐、魏延到冀州去,協助徐庶、張縱和徐擋三人,從正面抵抗宇宮照烈可能發起的侵襲;派公孫入雲、鄧芝到遼東,鎮守渤海灣,協同水軍,防止宇宮照烈從海路發起攻勢;其餘人等,文臣以鍾繇為首,武將以張龍為首,共同留守燕京,以便居中排程,支援四方。
出征的日子,定在兩個月之後的十五日,在這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