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元協的一系列措施,元起沒有任何的反對意見。把羌人軍士留下來,是加快民族融合的最佳辦法,這樣也有利於京城的安定團結,反而若是把他們放回去,說不定有朝一日,他們又會拿起武器站出來叛亂呢,那可就得不償失了。而那些涼州精壯,元起認為他們都是好兵,只是沒有遇到好的將領來領導他們,元協也正是看中了他們的良好素質,才把他們編入正規軍中,有朱環統領,相信他們早晚都會變成精兵。
另一方面,元協對京城及周邊城市的人員,也進行了相應的調動。原本駐守在長安的張濟部,在長安城被攻破的時候,一半的人都戰死了,另外一半人卻被李傕囚禁在牢獄之中,現在叛亂已經消除,元協任命皇甫初為新的長安太守,領京兆尹之職,到長安城中把張濟舊部都放出來,每人賞賜一罈燒刀子酒,以表彰他們的忠誠,同時這些人也將作為皇甫初的部下,繼續守衛長安,以為京城西邊的屏障。
京城,元協任命朱環為新任河南尹,加輔國將軍之職,統領京城的正規軍。在正規軍中,除了兩萬降軍之外,馬騰留下來的四千鬍子兵也被編入了部隊,其中不少人還都擔任了騎督或小隊長的職務,以他們為底層軍官,對撫平兩萬降軍內心的恐懼情緒,促生他們對元協的忠誠,是有著積極的作用的。三萬正規軍的另外一部分,就是原來的京城郡兵,他們原本是歸宋瓊、宋習兄弟統領的,隨著這次擴軍,宋瓊兄弟也隨同部隊被調入了正規軍,出任朱環的副將。這樣一支混編的部隊,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掉叛軍帶來的隱患,讓那些降軍接受現實,開始為元協效忠。
另一支直接歸元協掌控的部隊御林軍,則是沒有絲毫的變動,依舊由王密和步曲擔任正副統領,負責對元協進行全天候全方位的保護。經過這一場大戰,御林軍的人員也得到了補充,由原來的兩千多人擴充到了五千多人。這樣一來,被元協直接掌控在手中的軍隊,裡裡外外共計達到了六萬人,分別駐紮在長安和京城兩個地方,形成一道可以互為屏障的交叉線,如果沒有特別大的意外,元起以後也就不用再為元協的安危擔憂了,畢竟不是誰都有膽子公然站出來造反的。
大基調定下來之後,元起覺得沒有什麼破綻了,不等大方案具體實施下去,就向元協提出了辭行。元協心中很是捨不得元起,但他也知道河間戰事吃緊,強留元起不得。於是,在第二日朝政的時候,元協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正式提出了冊封元起為王的事情,元協的提議,立刻得到了文武百官的贊同,畢竟,這次如果沒有元起的千里來援,這些文武大臣的身家性命可就不一定能保得住了,說起來,元起也算是他們的救命恩人呢,既然當今天子都已經開了金口了,他們也樂的順水推舟,借花獻佛了。
當著百官的面,元起第一次開口稱呼元協為聖上:“聖上,微臣功勞淺薄,實在不足以封王。還請聖上收回成命。”
誰料這一次元協卻是鐵了心的要給元起封王了,一口回絕了元起的請求:“皇兄,你我雖非親生兄弟,卻情同手足,此一節,天下皆知。皇兄先後數次拯救我元氏於水火之中,若無皇兄,天下間不知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皇兄不辭鞍馬勞頓,接連為我元氏開闢出光、明、通三個新州,這份功勞,又有誰人可及?有功必賞有過必罰,難道皇兄要朕做個昏君不成?”
元協的最後一句話,任誰都聽得出來,元協是想讓大家幫襯兩句,勸元起接受封王。百官們也都不是傻子,怎麼能聽不出元協的話外之音呢,再說,元起確實對大家有恩,正是因為元起的及時趕來,才將涼州的叛亂消弭與無形,否則以李傕、郭汜的秉性來推斷,京城百官們,可就要遭殃了,當初董猛進京城的時候,涼州軍燒殺搶掠的教訓,可是還歷歷在目啊!
於是,文臣以太傅鍾繇為首,武將以輔國將軍領河南尹朱環為首,百官們齊齊上前一步,齊聲高呼:“陛下聖明!請陛下授予冠軍侯王位!”
………………………………
第三百零二章 燕王
百官們眾口一詞,元協又心意已決,任憑元起如何推辭,也無法拒絕元協的執著。當即,元協十分流利的一邊口述,一邊親筆揮毫潑墨,在明黃色的聖旨上寫道:冠軍侯、驃騎大將軍、領北方五州大都督元起,屢立奇功,平定北疆異族動亂,立開疆擴土之不世功勳,自古未聞。更兼拯救元氏於危難之際,水火之中,功不可沒。因此,今加封元起為燕王,賜九錫,享有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之特權,北方五州依舊歸燕王節制,都於燕京,國名為燕。燕王所到之處,如朕親臨。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