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新康又問道:“聽說要聘請越南老師,開設越語課程,招收越南孩子?”
“有這事,政府要求的。”
在越南工作生活,不能一點本地話都不會說,不然連生意都不好做,只要不像馬來一樣禁止中文課程就行,羅新康倒不反對這樣,而是問道:“越南學生的學費怎麼算,尤其那些上不起學的?”
五幫學校對貧困學生一直施行免費教育,所需資金大半來自各廟宇香火錢,部分來自社會捐贈。
接下來要納入明鄉人和一些祖籍來自其它地方的同胞孩子,已經背上一個大包袱,靠香火錢和社會捐贈是負擔不起更多越南學生的。更不用說越南人多少,如果全跑堤岸華校來唸書,不僅沒那麼多資金,甚至連教室都坐不下。
顧採蓮微笑著介紹道:“這一點華青會早考慮到了,過完年會對堤岸人口進行一次普查,會按照地理位置劃分學區,在學區內生活滿多少年的本地人可讓孩子報讀華校,這麼一來人數就沒那麼多。
同時為了讓更多本地孩子能夠念上書,政府會擠出一筆資金髮展教育,另外國際紅十字會和教會接下來會陸續開辦幾所,再加上法國人之前辦的小學和中學,基本上能滿足西貢適齡孩子的就學需求。”
唸書這種事不但要看孩子,更要看家長。
就像一些堤岸華僑不太喜歡送女孩子去唸書,認為女孩子是“賠錢貨”一樣,就算有教育機會,很大一部分本地人還是不想讓孩子去唸書。因為念書就幫不到家裡,不念書多多少少能幹點活兒,比如幫著帶弟弟妹妹,洗衣做飯什麼的。
搞清楚情況,知道學生不會騎到他這個老師頭上,羅新康終於松下口氣。
正準備去隔壁看看住在大哥家的父母,對面小店老闆突然跑了過來,扶著門檻大呼小叫道:“阿蓮,電話,好像你們公司有人找。”
“來了!”
大年三十打電話,肯定有急事,顧採蓮不敢耽誤,連手都顧不上擦便風風火火地跑過去接。
不一會兒,她興奮不已地回來了,湊到丈夫耳邊道:“新康,快去老錢家買幾瓶好酒,大少爺和大哥等會兒過來跟我們一起吃年夜飯。”
“大少爺?”
“小聲點,別讓外人知道。”
李家大少不僅是妻子及老丈人家的老闆,而且是政府高官,羅新康真有些受寵若驚,連連點頭道:“好好好。我現在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