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掙開卻發現秦旭的手勁真的“挺大”的,臉頰上透出一抹微紅,支支吾吾的說道。
“前一句!”秦旭皺眉道。
“袁紹不見得真疼袁尚那小白臉!”
“對,袁尚!”怎麼把這哥們給忘記了。秦旭順勢放開呂玲綺的小手,也不顧人家姑娘等著秦旭說些什麼道歉話的希冀眼神,滿臉一副興奮的樣子,自言自語道:“估計現在袁小三被一個漏洞百出的謊言弄的心裡燒著一團火,正巴不得秦旭等人登門拜訪呢。”
呂玲綺見秦旭彷彿忘記了剛剛抓住自己小手不放似的,只顧著唸叨袁尚,氣鼓鼓的摔門而去,沒有注意到秦旭在呂玲綺轉過身去時如蒙大赦般的吁了一口氣。
“呼,好懸沒發現……”
淡定,淡定。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三十九章 鄴城之變(下)
袁氏作為有著四世三公這種耀眼光環的大政治家族,號稱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在很大程度上掌控著大漢朝地方政務的話語權,絕對稱得上是大漢朝首屈一指的名門世家。
若是能夠成為袁氏的掌舵人,就代表著會擁有極為豐厚的人脈資源和政治資源,在這亂象已顯的時代,對任何有目光,有機會的人來說,都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但成為這個大家族掌控人,卻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需要的不僅僅是個名分,更加重要的,是袁氏內部勢力的認可。就像是袁術,儘管一直自承是袁氏嫡子,不太瞧得起袁紹這個庶長子,但也不得不委屈在被袁氏勢力選擇的袁紹的光環下。
而袁紹有三個兒子,長子袁譚,性子剛烈,驍勇善戰,很得袁紹軍方武將愛戴,此次袁紹同公孫瓚交戰,就隨侍在袁紹身邊,屢立戰功。
次子袁熙,容貌俊雅,倜儻風流,文武雙全,很被袁氏族人看好,同親近袁氏的大小世家一脈也打得火熱,這次袁紹在前方交戰,袁熙在鄴城太守粟成的輔助下安撫城內大族,確保袁紹糧道暢通之事上,也頗令袁紹滿意。
唯獨袁尚,一來年幼,沒有什麼建樹,在兩個相比之下十分出色的哥哥的光環下,雖然很得袁紹和劉氏的寵愛,但想要出頭,得到袁氏各方勢力的認同,卻並不容易。現在袁紹還健在,軍方和世家就被兩個哥哥捷足先登,成為袁氏中三大主要利益集團中兩個的話事人,作為同樣具有袁氏掌舵人備選資格的袁尚又怎能不急?
因此,袁尚在聽到秦旭假傳許攸的“善意”的時候,怎能不欣喜若狂。在袁尚的思維中,軍方和世家已經被兩個哥哥瓜分,唯獨剩下忠於袁紹的官員一派,似乎不想過早的攙和進來,袁譚和袁熙費勁了心思也沒有令這些人明確表態。
而現在作為袁紹四大謀士之一,袁紹的患難之交,鐵的很的哥們許攸開口,雖然沒有明說,但意思十分明顯的要支援自己,這讓年僅十五歲的袁尚怎能坐得住。
父親袁紹是袁尚十分崇拜的人,在董卓亂政百官失聲的情況下,唯獨袁紹痛罵董卓出奔渤海;在諸侯會盟討董的時候,袁紹又被天下十八路諸侯推舉為盟主,這是何等的榮耀?而這一切,正是在袁紹身為袁氏話事人的地位上得來的,現而今距離這一步更加接近,又怎能不讓袁尚激動萬分。
“三公子,門外有人自稱河內太守府屬官代張太守前來拜謁三公子。”僕從將大紅色的拜帖遞到袁尚面前的時候,袁尚還如同在夢中一般。
“來了,真的來了?”袁尚對秦旭的身份本就因為許攸的行蹤而選擇了相信,現在秦旭這麼快就來拜訪,更是令袁尚深信不疑,連忙說道:“快請至客房上座,唔,暫時不要稟報夫人了。”
也是秦旭運氣好到爆棚,袁尚本來回來就想對母親劉氏說明在城門口的情況的,但到了府中卻猶豫了一下,怕一直說自己太過輕浮沒有耐性的母親劉氏再加斥責,並沒有告知劉氏。
劉氏是袁紹正妻,又是袁尚的生母,一直在苦心積慮的為袁尚上位而殫精竭慮。可上有袁尚的兩個哥哥,袁尚平日又不甚出色,所以難免對袁尚嚴厲了一些。以至於袁尚在沒有確定許攸的真實意思前,思慮良久也不敢將此事告知劉氏。
至於秦旭假稱張楊府內屬官前來拜訪,袁尚想當然的認為這是許攸的意思,更加確定許攸這是想在自己還沒有完全浮出袁氏水面之前燒一把冷灶,但又不想留下什麼把柄的意思。這完全符合袁尚所認識的許攸的性子。此時令袁尚糾結的,是該對身負“特殊使命”的秦旭態度上是好點呢?還是威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