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大蕭條的背景下瘋狂擴軍。
瘋狂的擴軍行動,讓英國始終保持著軍事優勢,也對英國的外交政策產生了很大影響。
從根本上講。與阿根廷進行軍備競賽,英國很難笑到最後,因為英國要戰勝的不是阿根廷,而是在背後支援阿根廷的共和國。隨著全球大蕭條爆,軍備競賽產生的問題就顯得非常突出了。雖然在短期內,透過擴充軍備,能夠有效的消耗國內過剩物資、製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對促進經濟展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從長遠來看,因為投入到軍事建設上的資源不會有任何產出,最終必然會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作為第一個工業國、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的老牌帝國,英國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軍備競賽必然以英國的失敗而告終,最終丟掉的不僅僅是福克蘭群島英國對馬爾維納斯群島的稱呼,還有整個大不列顛王國的未來。英國要想笑到最後。需要的不是持續的軍費投入,而是找到一座足以與共和國抗衡的強大靠山。
對英國來說。選擇只有兩個,一是歐盟、二是美國。雖然歐盟的展潛力過了美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必將成為西方世界的主導力量,但是短期內,連政治一體化都沒走完的歐盟不但沒有與共和國抗衡的實力,也沒有與共和國抗衡的決心。
英國在外交上倒向美國,馬島危機產生的影響不可說不大。
當然,站在客觀的立場上,英國主動做出讓步,甚至是放棄對馬島的主權,才是解決馬島危機的最佳辦法,畢竟美國不大可能直接介入英阿馬島衝突,而且美國也沒有戰勝共和國的能力。問題是,現實中,不管是工黨與保守黨、還是新型的自由黨,都不可能在馬島問題上做出任何讓步,更不可能放棄對馬島的主權。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屆英國政府在馬島問題上做出的讓步,都將使其存在的合法性受到質疑,最終丟掉政權,而新上臺的英國政府肯定會採取強硬立場。
作為大國,英國的外交政策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也行最願意利用馬島危機的不是共和國,而是美國,因為透過馬島危機,美國能夠輕而易舉的控制英國,然後利用英國影響歐盟的政治一體化程序,儘可能的讓歐盟成為美國體系中的一員,而不是迅成為一個足以與美國抗衡的統一國家。對歐盟來說,英國卻是永遠都抹不去的傷痛。雖然法德意一直叫囂著在拋棄英國的情況下實現政治一體化,但是任何明白歐州歷史的人都清楚,如果沒有英國參與,歐州就不可能實現統一。要知道,早在拿破倫時代,英國就憑一己之力抗衡整個歐洲大陸。雖然現在的英國已經不是打手 世紀的英國,但是英國仍然有強大的影響力,仍然是歐洲不可能或缺的一部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歐洲大陸國家仍然得不惜一切代價的拉攏英國,並且在有英國參與的情況下完成政治一體化。最終實現統一。
問題就在這裡。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雖然不大願意看到某個南美國家與某個盟國爆戰爭,但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或者在有更重要利益的訴求下,美國肯定會給予英國力所能及的支援,從而更加牢固的控制英國,讓英國成為牽制歐盟的重要一環。在此情況下,就算共和國會為阿根廷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最多隻能抵消美國的影響。也就是說,阿根廷必須靠自己的實力戰勝英國。即便不考慮歐盟的態度,阿根廷戰勝英國的希望也不會大到哪裡去。
由此可見,阿根廷根本不應該把全面戰爭當成建軍的根本目的。
雖然誰也不能否認阿根廷與英國有爆全面戰爭的可能,但是在全面戰爭中,不管是阿根廷,還是英國,都不可能成為最終的贏家。更重要的是,在有共和國、美國與歐盟參與的情況下,阿根廷與英國根本不可能爆全面戰爭。因為全面戰爭不可能給任何一個第三方帶來好處。
如同裴承毅觀點一樣,阿根廷應該立足於戰決。
從根本上講。只有把馬島戰爭控制在地區衝突的範圍之內,阿根廷才有希望獲得最終的勝利。只要戰爭規模失去控制,阿根廷肯定會成為最終的輸家。萬幸的是,英國的情況與阿根廷很類似。也會極力控制戰爭規模。也就是說,阿根廷擁有戰決的基礎條件,只要軍事行動堅決果斷。就有可能迫使英國以妥協的方式接受既成事實,從而將軍事對抗轉變成更加“溫和”的政治鬥爭。
看完阿根廷的採購清單,裴承毅不免有點心灰意冷。
力年來,阿根廷竟然沒有現犯的嚴重錯誤。
在阿根廷軍事訪問團送交的採購清單中,遠端戰鬥機、多用途驅逐艦、攻擊潛艇、電曉炮系統仍然排在最前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