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二十四回 眾學子暢論國事 孔紹安出言挑唆

學界討論之熱點,我等皆受其影響。難免不會成為春科策論之題,我等當多思之。”虞世基在這裡年紀最大,往往學子們都會先聽他先說,以示尊重,然後在各自發表見解。

“是啊!這個話題已成近段時間以來我等反覆思索的重心。先不管是不是春科策論考題,今日不妨我等都對此說說各自看法,就當我等為聖上拿拿主意了。”長孫無忌接著虞世基的話說道。

“好!房某不才就先說說了。以房某對聖上的瞭解,聖上不同於歷屆王朝之君主,聖上極為務實而棄虛,重民生而輕權貴。新學制變革也正突出此兩點。算學、格物學兩者從蒙學開始學起,重點強調動手實幹,從而培養學子們的謀生能力,諸位都知道,不可能天下學子都能經科考入仕為官的,大部分學子最終要自謀求生之道。舊學強調尊文崇儒,往往學成之人無不只知誇誇其談,無一是處。這一變革最終將誕生一批能入仕為官的能臣,又能培養絕大多數有謀生技藝的實幹之才,房某對聖上此項變革極為讚賞,不知諸位以為如何?”房玄齡揮著摺扇真如指點江山一般朗朗而談,說的眾學子頻頻點頭稱是。

“房兄,汝知其一不知其二也!縱使聖上新學制普及多惠於天下之民,也能少些不學無術之人,但此學制變革也將一舉打破士族孝廉舉仕之法,必然引起各方士族集團的抵制。特別是汝唐國公李淵所屬的關攏集團勢力和裴世矩、王博等所屬的關東集團勢力。以某看區域性試點可行,普及實施則困難多多。亦不排除無疾而終之結果。”

這是誰都不敢輕易揭開的附著在每個王朝背上的世俗頑疾,今天卻有人在這王者峰上大談其事,將王朝變革最大的壁壘給提了出來。

眾學子都是一驚,轉眼看去,原來說話者是越州山陰人孔紹安,乃孔子第32代嫡孫。孔紹安年紀與虞世基相同,原本想承襲其父憑本家士族影響舉孝廉出仕為官的,但這幾年卻興起了科舉制打破了傳統入仕為官之途徑。原本以為天下大亂隋朝短命,改朝換代之後恢復孝廉入仕制後再入朝為官的,卻不想大隋朝現在穩穩的,不像一個風雨飄搖中的王朝。捱到自己年歲已長,這才不得不入了潞州書院走自己原本不願走的科舉入仕之路。久在心中積壓了一股對新學制的不滿之氣,今日便當眾點破了。更是提及了十分敏感的關攏和關東兩大士族集團在王朝中潛在的勢力和影響。

“哼!我李家現在絕不會有違聖上新制的,我家二兄世民現為聖上內弟子,三兄元吉也投在新式學堂蒙學,何曾憑家族勢力出仕為官的?”李淵另一庶女李秀萍大聲駁斥著孔紹安的話,身邊的姐姐李澄霞也是兩眼如噴火一般盯著一身酸儒之氣的孔紹安。

“哼哼!”孔紹安冷笑兩聲,接著說道:“據某所知,李家長子建成年方17,不學無術乃是一紈絝子弟,憑家族勢力現在內務府為吏,不知有無此事?再則,李家次子世民今年也已15了,拜聖上為師不假,可曾蒙學?可願參與科考?你家原本便與聖上一脈有親,想必無需如我等一樣參與科舉了,所以我等何曾看到關攏李家有男丁與我等同學?呵呵!”

“你~你真乃一派胡言也!”李澄霞氣得臉色通紅,指著孔紹安打罵道。

“紹安學兄,莫以汝之孔氏名門出身便可妄議新政,關攏士族中除唐公一族外多有名士為當今名臣,高熲、裴寂、袁旻、溫大雅等都出自關攏,何曾見其子女以孝廉出仕者?高熲之子高德宏跟隨聖上數年也只得一個隨身記室主管一職,無權無勢。唐公之子李建成身為聖上表弟,也只得了一個內務府九品小吏一職,能說明問題麼?唐公次子李世民年紀不大卻已得聖上真傳,詩文俱佳不在你我之下。縱使新學制變革不能一帆風順推行,但憑聖上才智亦能尋找到解決之法的。我等在此縱論學制變革議題當以變革成功為前提,討論對我朝發展之影響。紹安學兄你的論點跑偏了!”長孫無忌厲聲呵斥著孔紹安。他長孫家族原本也是關攏勢力集團內數的著的大勢力,他的父親可是大隋北方戰區的上將指揮使,手下擁有數十萬精銳百戰騎兵。若是真如孔紹安所說,那他長孫家的後輩們根本就無需參與科考入仕。他長孫無忌現在在這裡便是最好的反駁孔紹安的例證。

“大哥,無需睬他。”長孫無忌的妹妹長孫無涓扯著兄長的袖口不屑的說道。

“呵呵~依杜某看,如今法制健全,上有刑督部張督相在,下有遍及各州府的刑督部探員,誰敢徇私舞弊任意任用世家子弟為官?孔學兄莫在留戀前朝那舉孝廉可入仕的想法了。杜某看不管是關攏還是關東士族世家都不敢不遵新法的,我等只要金科題名便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