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難解的問題了麼?”
“是啊!陛下。鄭老說著票局業務只對擁有正規手續的商號開設,而臣覺得只要把銀錢存入我任一家中央票局的不論是誰都可換取等額紙面票號,並可到任一家票局施行兌換現銀,這樣可方便百姓外出。為這臣與兩位鄭老爭執不下,故來找陛下為我等見說一二。”
“陛下,老臣以為既是方便我朝各地商客異地開展商貿活動,便就以服務這些商客為主。這樣也便與管理,不致出現預想不到的麻煩。若是放開私人百姓都擁有我票局票號恐出現混亂。故老臣暫不認同盧公所說,至少當緩一段時間在說。”
“小鄭老的意思呢?”
“陛下,臣覺得還是先針對我朝客商為好。若是開放百姓這塊,可以預見多是以小額存入而索取我票局票號。這樣的人一旦多了,我票局恐實難接待。再則,百姓中難免有不法分子,這也可能出現偽造票號提兌而我票局也不好追查。”
“呵呵!都說的在理。朕實難決斷,不過朕先給你等講一個故事,聽完之後你等在思考一下如何?”
“臣等洗耳恭聽就是。”
“是這樣,城西小河村有個張員外一家以製陶為生,這天高句麗來了個商人想一次性訂購張員外家的陶器兩萬件,為表誠意先預付了三成訂金,約定三個月後交貨並支付尾款。張員外大喜於是便收下訂金開始準備燒製這批陶器。但突然覺得自己的燒陶窯不夠,要完成這批訂單需要再造3座陶窯才行,於是準備找工匠為他再造三座新窯。但問題是張員外手上的現銀不夠建造三座新窯和購買相關材料。想找朋友親戚籌款,一時又籌不到。於是來到我“大隋中央票局”願以房契、田契和這次交易的訂單作抵押,並承諾以三分利為代價借出5萬兩現銀以救急,三月之後本息一併歸還我票局。請問三位先生,我這票局原本就有現銀,這錢是借還是不借給張員外?”
“陛下,老臣經商一輩子,也常借錢給同行週轉,既然有房契、田契作抵押,並能產生3分利息,老臣這錢要借,為何不借呢?票局的現銀放在庫中又不能生出錢來。”鄭鳳熾說道。
“盧公以為呢?這錢借還是不借?”
“借,當然借給張員外了。”
“呵呵!那問題來了,若是有百十個向張員外這樣的借貸者呢?借還是不借?”
“借!越多越好才是。”
“那如果我中央票局的現銀不夠,該當如何是好?”
“那這~”三人頓時呆住了。
“呵呵!若是百姓都將私房錢存入我票局呢?”
“陛下,盧某明白了。當放開票局發放票號限制,儘可能多吸納民間百姓銀錢,再以放貸形式以獲取高額利息。我票局絕不是僅僅只做異地票號兌換一事,甚至兌換所得的手續費都僅是收益的小頭,大頭則是吸納民間資本並儘可能放貸出去以獲取高額利息。”
“呵呵!”楊二笑了。
“陛下,老臣明白了。為吸納民間資本存入我票局當給付一定的存入利息才是,這樣便能讓百姓將家中的銀錢都存入我票局以獲得利息收益。只是這個存入利息當小於放貸利息便可獲得其中差價。”鄭鳳熾說道。
“就是這樣,如此你等還有分歧麼?”
“呵呵!沒了,我等一時愚鈍了,多謝陛下指點迷津,我等告退。”
“呵呵呵呵~”三人笑著躬身一禮後一道出了御書房,他們有了思路之後要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唉!又是隻帶著一個問題過來。也不知何時又會再來。”楊二看著三人出去的背影嘆息著自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