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陸續續有人來,食堂內鬧鬧哄哄一片。
直到在昏暗燈光下,注意到幹部們紅腫的眼眶,以及凝重的神情,才將聲音一點一點放小。
環顧四周,基本沒有缺席,張隊長腳一跺,眼一瞎,鼻一皺,嘴一咧,脖子一伸,掙扎兩下,終於把半碗灰糊糊強吞下去。
暫且不說味道如何,裡頭的谷秕子最難下嚥,喝完後,牙床上扎的滿是小毛刺,在晃晃悠悠燈火照射下,倒像是變成什麼怪獸。
瞅著大家不解的目光,清了清嗓子,張隊長厲聲道:“看到沒有,這是糠麩玉米芯棒熬成的稀飯,是大隊規定的糧食。這比山外鎮上村裡的過年大餐,好一百倍!”
“我妹夫聽說舊皮革也能吃。他跟我妹過年用皮綆、皮繩剁成一段段,在水裡泡,再擱鍋裡反覆煮。吃的時候,難聞的硝味和鹼味,讓人噁心想吐、還能吃壞肚子,比這差一千倍一萬倍!”
會議一開始,張隊長頂著滿嘴的毛刺,給村人們狠狠敲一棒子。然後才開始一點一點講訴山外情況。
山外的村鎮過的日子,比村裡的牲口還不如;過年是什麼,能有吃的就是過年;什麼爛蘿蔔、爛地瓜、穀殼、棉籽等等,得多餓,人才會覺得它們是世間美味。
村民們開始抹眼淚。
“鎮上多數居民,吃了上頓沒下頓,有的甚至靠出賣棉衣、棉被、棉鞋等換幾個錢,到國營飯店排隊挨雜菜湯。”
“據鎮上居民說,縣城居民缺柴碳比缺糧嚴重得多,為了燒飯做飯取暖,把木桶、門檻、床板、木桌、板凳全劈開,當柴燒。”
“對於村民,有提前私藏點糧食的,就靠這些湊合,啥都沒的,有的投親靠友,有的各奔東西。”
“赤腳大夫那裡,全是一波又一波的病人,全都是吃壞肚子的,拉不出粑粑的滋味你們知道不?拉出來都是石頭!渾身紅腫發炎,一碰就是血,這樣子也要活下去……”
其他村,有長輩這麼囑咐家人:
要是把孩子送人,能送熟人最好,將來要是不死,還能做親戚。要是真的要餓死,寧肯先餓死孩子,再餓死父母。
為什麼?
孩子太小。
父母一死,剩下孩子也就跟著死,沒爹沒孃的孩子,根本熬不下去。
各有各的難處,壓得村人們喘不過氣來。
泥瓦匠說的沒錯,對比起來,碧山村的生活,有肉有菜有糧有碳有棉,雖數量有限,但也簡直像天堂。
……
有人家開始擔心在外兒女,出嫁女則擔心自己的老父母與兄弟姐妹們,心裡扒拉扒拉算計著什麼。
這一夜恐怕引起的家庭矛盾不小。
然而,張隊長還是要宣佈:
“村裡不管誰家來親戚,都給張彩雲母女與文景深父子一樣,不能多佔本隊的一粒米、半顆紅薯,自家親戚,自家商量著處理!”
此話一出,有一位年輕人當場唸叨張隊長‘心狠,這是要把人往死路上逼!’。引得一片叫好。
男女老少裡,都有不少人附和‘都是村民的親戚,借個紅薯救濟一下,有啥?’,不是說吃飽,只要不餓死就好啊!
黃老爺子上前一步,長嘆一聲道:
“張彩雲五個大姑子五家人,吃死孃家多少人!村裡幾百口人,幾百上千個三姑六婆八大舅,一人半塊紅薯,半個月庫裡全光,我們地裡可沒有爛紅薯爛蘿蔔,你們莫非也想喝西北風?”
親戚親近遠疏,交由村人們自己決定,願不願意省一口飯菜、割一塊肉,給親人們吃。自己的才能更懂得心疼。
真要是把親戚親友全部領回家,單說三代近親內,最多可能是村南面的范家,他們是外頭搬進村的,恐怕外村親戚超過六十口人。
這時代講究多生多福,還有布票類補助!
真正涉及自己與家人的口糧,多數村人們頓時不敢吱聲。
少數熱血沸騰的年輕小夥子們,憤憤不平,心有大愛?嘀咕著拯救窮人,被父母拎著耳朵訓斥。
“除去過年這兩天,咱們村人同樣吃不飽,你們救濟人可以,用自己買的存糧救。不要把他人的救命糧吃光!”
張隊長繼續黑臉下重藥:
“大家可能忙著過年,沒注意地裡,明天你們可以去看看。”
“按道理,村裡麥地五月份左右開始收糧,如今兩月份還幾乎是空殼;二月種春紅薯洋芋,再瞅瞅這下雪的天氣……明年各地交糧比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