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叔痤的心。他整天躲在家裡,沒過多久就壓抑地去世了。
一次,魏惠王在探望時說:“相國百年之後,誰可以繼任?”
公孫痤說:“我門下的公孫鞅。”
魏惠王聽後說:“公孫鞅這樣年輕,怎麼能當國相呢?”
公孫痤說:“陛下如果不用此人,就殺了他,免得他到其他的國家去,到時對魏國不利。”
魏惠王沒有理睬。
等魏惠王走後,公孫鞅來看公叔痤。公叔痤覺得對不起公孫鞅,對他說:“我要惠王讓你繼任我的相位,他不聽,要他殺你他沒點頭,你不如快點跑到其它國家去施展你的才華。”
公孫鞅聽了,說:“既然惠王不聽你的話重用我,也不會聽你的話殺我。”
公孫痤死後,大夫公子昂又一次向魏惠王推薦公孫鞅當丞相,魏惠王還是沒有用他。
公孫鞅就是後來的商鞅。這次魏惠王的拒絕,也給以後魏國的衰敗埋下了隱患。
在公叔痤戰敗的同時,龐涓卻在對趙國的戰爭中取得了大勝。龐涓攻取了趙國的列人和肥,對邯鄲造成了巨大的威脅。由於公孫痤病敗,魏國的河西郡危急,魏惠王急調龐涓率魏國最精銳的軍隊與秦軍作戰。
龐涓對河西的地形非常熟悉。要打擊秦軍,必須渡過黃河。他讓魏軍搭建浮橋,擺出從臨晉渡河的架勢。陰晉靠近當時秦國的都城櫟陽。秦軍對龐涓的攻秦十分緊張。在看到調往臨晉的秦軍越來越多後,龐涓命令一部魏軍佯過浮橋,與臨晉魏軍激戰。龐涓親率精銳魏軍北上,從秦軍防守薄弱的合陽渡河,向秦都櫟陽進軍。秦軍雖然奮力與魏軍作戰,但還是被龐涓攻破了櫟陽,河西又被魏國奪回去了。秦孝公被迫遷回秦舊都雍。
在重創秦國後,魏惠王決定召集大臣商議遷都之事。
魏惠王說:“諸位大臣、將軍,本王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在屢次戰爭中,我們的國都安邑多次遭受危險,怎樣避免這些危險呢?只有遷都了。”
龐涓說:“大王,的確如此。安邑地處河東,受秦、趙、韓三國包圍,只有上黨山區有一線地可以和河內交通,如果趙韓聯合攻魏,切斷上黨的交通線,再加上秦的進攻,形勢就岌岌可危。”
公子昂說:“大王認為哪裡合適呢?”
魏惠王說:“我想到了一個地方,就是我們魏國的第一大市——大梁。韓趙魏三家分晉時,我們的南部平原還是貧瘠荒蕪的原野,大梁城也只是一座小城。安邑是我們的勢力中心,地處黃河汾水交匯處,農耕發達,城池堅固,自然就做了都城。自文侯起用李悝變法以來,全力在黃河南岸發展農耕,大梁地處豐腴的平原。得到天時、地利與人和。迅速發展起來了起來。如今。大梁不是都城,但城池規模與街市氣勢要比安邑大上很多。諸位認為如何?
龍賈說:“大王聖明。大梁有地利之便,北臨黃河,南依逢澤大湖,水路陸路皆是四通八達,的確是建都的好地方。不過……”
魏惠王問:“不過什麼?”
龍賈說:“大王想過沒有?我國的土地比較分散,安邑與大梁之間的土地聯絡很薄弱,只能向北繞道榆次、陽邑南下進入河內、大梁版塊。這條交通線不僅繞道、麻煩。而且非常容易被切斷。大梁的西面是韓國國土,北面是韓國的平丘、戶牖、首垣三地,三地連成一線,被魏國的大梁地區呈彎月型半包圍著。因此,大王若想遷都大梁,首要的便是要將平丘、戶牖、首垣三地拿在手中。這韓國同意嗎?”
魏惠王還沒有回答,公子昂發了話:“這有什麼難的?我們拿地換地就是了。大不了。我們出兵拿下就是了。”
魏惠王面露喜色:“我看公子昂說的有理,就派公子昂出使韓國,與韓國商議。我們先禮後兵。”
公子昂出使韓國,韓迫於魏國的壓力。同意了魏惠王的換地要求。
此後,魏惠王又用列人、肥、榆次、陽邑換取了趙國的泫氏。泫氏是河東與河內之間的交通要道。從安邑向東。透過泫氏,越過太行山的孔道可以到達魏國的河內地區。魏國得到泫氏後,原來聯絡薄弱的河西、河東與河內、大梁兩大版塊的聯絡加強了。魏惠王得到泫氏後,用鹿從韓國換取了太行山的重要交通孔道軹道。透過軹道,從安邑可以直接進入到魏國的河內地區,比泫氏更方便。魏國在得到這兩個交通要道,魏國的河西、河東與河內、大梁兩大版塊就成了一個整體。
魏惠王透過這一系列的換地,把對魏國來說不是很重要和不易控制的一些地區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