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9部分

捐、保甲捐、兵役捐等多達上百種。從1941年下半年起,在農村實行了田賦徵實的辦法後,1943年又普遍實行糧食徵借,既不付息,也不還本。從1941年到1945年6月,透過“三徵”,共收糧食2。4億多石,使農業生產力遭到嚴重的破壞。

第四,實行專賣制度。

1941年3月,國民黨八中全會透過了“鹽糖菸酒茶葉火柴等消費品專賣以調節供需平準市價案”和“糧鹽專賣制度基礎案”,這實質是官僚資本對商業的壟斷。國民政府財政部依此掌握了六類物品的專賣權。他們採取低價買,高價賣的辦法,使官僚資產階級大發橫財。但卻大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打擊了生產者的積極性。

第五,實行統購統銷。

繼1937年9月,對外出口的絲、茶、桐油、豬鬃等由貿易委員會統購統銷。鎢、銻、錫、汞等主要出口礦產品,則由資源委員會統購統銷。1943年2月,又成立了物資局,對棉紗等許多物資也實行統購,各棉紡廠按平價統購棉紗,製成品不得自行出售,然後由物資局低價強制收購,高價出售。

1942年重慶紗廠一包棉紗的成本為1。3萬元,而收購的官價只有8580元。再以桐油為例J942年收購價比市場價每擔差價為100元。1943年差價竟達1100元,以後差價越來越大,其結果迫使民營工業關門倒閉。

第六,濫發紙幣,通貨膨脹。

抗戰8年中,國民政府共發行紙幣103190億元,平均每年增加一倍左右。從法市發行數額來看,1937年6月為16億元,1945年8月則達到5569億,增加了幾乎400倍。大量發行紙幣,造成惡性通貨膨脹,結果使國民經濟遭到破壞。

通貨膨脹造成貨幣貶值,物價飛速上漲,人民生活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