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天的談判,汪思聰感覺自己像是在打一場魔獸爭霸3,過程艱辛,耗時長久,如果不是有援軍和信念的支援,他很可能會輸掉比賽。
仁川市政府是一個很強的對手,官方,體量大,還是外國機構,在汪思聰看來幾乎不可戰勝。
偏偏楊磊態度強勢,眼光毒辣,找到對方的致命弱點,那就是沒錢,沒名氣。
楊磊對他說:“歷史上一半的奧運會都是虧本的,90%的亞運會都是虧本的,羊城亞運會是因為華夏體量大才盈利,仁川亞運會賬面缺口至少還差5個億,這是我們最好的突破口。”
汪思聰反問:“你準備再掏5億贊助,用錢砸下他們?”
“不,最多1000萬。”
“還有4億9000萬呢?”
“忽悠。”
楊磊的計劃特別瘋狂,用500萬當成敲門磚,去試探仁川亞運組委會的底線,就好像派出一個劍聖去單槍匹馬騷擾對方挖礦的農民一樣。
對方乾脆構建起一堵防禦牆,拒絕這個要求:“仁川亞運會的參賽專案已經確定了,奧組委不可能允許我們增加專案的。”
但規矩是人定的,凡事都有例外,對不對?
楊磊改變戰術,派出盟軍,讓韓國電競聯盟的官員跟著一起勸說。
汪思聰以前怎麼都沒想明白,韓國三星,SKT,那麼多的韓國大財閥都組建了電競戰隊,為什麼韓國國內的聯賽一打再打,但大家都不去試著進軍亞運會,奧運會?
現在他知道了。
因為勸說電競成為亞運奧運專案,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要打通的關係太多,耗費的精力太多。
人都是自私的。
更多的人願意搭便車,願意坐享其成,而不願意付出和犧牲。
韓國電競聯盟偏安一角,在小生態圈裡自娛自樂,職業選手過得也很舒暢,他們一點遠大志向都沒有。
讓電競國際化,體育化,專業化,這種事還得靠他和楊磊來推進,大國,有大國的氣度,韓國人辦不到的,華夏人來辦!
Moon和韓國電競聯盟的一幫援軍衝進去,仁川組委會有點猶豫。
他們研究了一下,發現韓國電競實力位於亞洲前列,這是好事啊,萬一真打起比賽來,說不定還可以為韓國奪一塊亞運金牌。
於是仁川亞組委改變主意,向奧組委提出增加專案賽的申請。
遠在華夏京城,徐詩薇的團隊也聯絡上國家主管體育的部門,向國際奧組委提出了電競專案方案,施加壓力。
楊磊說,他願意出錢贊助,500萬,先打表演賽,不算金牌,讓奧組委官方再慢慢研究電競成為正式專案,並且計入金牌總數的提案。
針對仁川組委會缺錢缺的嗷嗷叫,楊磊提出:“如果電競成為焦點,華夏人肯定關注這屆亞運會,說不定會有更多的華夏企業願意贊助,你們缺少的幾個億說不定就解決了。”
組委會心動了,錢才是動力之源。
反正是表演性質的比賽,而且有金主,仁川組委會最終同意了,亞委會有一個權利,叫測試賽專案,專門是用來適應時代潮流,增加新專案的。
這五天時間,仁川亞組委在不停與奧組委溝通,旁邊一群人搖旗吶喊,敲邊鼓。
汪思聰也發力。
他提出,願意介紹萬達過來,為仁川亞運會提供物美價廉的基建服務,降低運營成本。
華夏首富這塊招牌,仁川方面必須重視。
開源,節流,這是仁川市政府最急迫的事,韓國納稅人的錢可不能輕易動用,大興土木製造只用一次的昂貴體育場,韓國老百姓絕對不會答應,方案必然通不過,但如果有外來金主投資,方案就容易透過多了。
這些就是電競成為亞運會測試表演專案的全部內情,汪思聰在簽下一堆合同後,自己還有些暈乎。
他竟然談成了!
他是現代電競產業的奠基人!
他的名字必將寫入電競行業發展史!
汪建林親自來到仁川,代表萬達下屬的海外房地產公司,簽下服務和基建意向合同。
老汪看著懵懵懂懂的兒子,還有一臉淡然,明明出力最多,卻絲毫不邀功的楊磊,心中暗自感慨。
還是他們年輕人的腦袋活泛啊,玩個遊戲都能玩出這麼大的陣勢,將體育,房地產,商業,遊戲,多個行業全部盤活了。
10月18日,京城萬達集團召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