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凱恩斯在《丘吉爾先生政策的經濟後果》一文中寫道:“丘吉爾力圖維持的金本位英鎊虛高,造成了信用緊縮,而這一現象將財富從一切借入者,即工商業者和農民手裡轉移到借出者手裡,最終結果是使納稅人受到壓迫,食利者獲得利益。而且在財富轉移期間,還存在另一個更加劇烈的干擾因素。假如實行的政策逐漸地提高國家貨幣的價值,用商品加以衡量時,使之比現有價值高,這就等於告訴每一個商人和每一個生產者,在某一時期,他手頭的存貨和原料的價格將穩步下跌;同時還告訴每一個用借入資金來開展經營業務的人,在他的債務關係上,他遲早會受到損失。現代企業經營所需的資金大部分是借來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勢必會使其陷入停頓狀態。對於任何一個企業經營者,這時暫時退出經營是有益的;對於任何一個打算支出的人,如果他儘可能地推遲這種行動,對他是有益的。精明、務實的人會把他的資產轉變為現金,擺脫風險,停止工作活動,賦閒在家,靜候其現金價值向他預期好了的方向穩步提高。若公眾對通貨緊縮產生了可能性預測,將會導致相當糟糕的後果;一旦對通貨緊縮產生了確定性預期,就會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果然不出凱恩斯所料,英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嚴重下降,同時信用緊縮更進一步遏制了國內投資。結果,失業率高居不下,經濟陷入停滯之中。丘吉爾面對這種經濟形勢,再次壓縮軍費開支,開徵進口輪胎稅、增加酒稅、火柴稅、菸草稅、賭博稅、載重汽車額外稅等12項臨時性稅收。苛捐雜稅為他提供了300萬英鎊;他挪用修路基金,又獲得1200萬英鎊;將釀酒商的信貸期限拖後一個月,他又得到了500萬英鎊;命令資產所得稅必須一次付清,而不是一貫的兩次分付,他又提前得到了1500萬英鎊。丘吉爾因其低劣的國家財務治理能力而在英國獲得了“自羅賓漢時代以來最興高采烈的徵稅者”的頭銜,結果英國經濟更是雪上加霜。自從英國政府實施金本位措施以來,英國資本輸出總額從1919年的134億美元增加至181億美元,同期英國工業生產仍持續著1。4%的增長,但貿易卻因英鎊的堅挺而繼續赤字連連。
英格蘭銀行和美聯儲為了防止英鎊貶值預期導致對英鎊的巨大投機壓力,大幅度提高倫敦和紐約兩大資本市場之利差,以防止資本從英國外逃,或努力促進資本流入英國,以此支援英鎊的高匯價。但是,英國的高匯率、高利率政策極大地損害了英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導致了英國經濟嚴重衰退和通貨緊縮。紐約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低利率使得信貸大為擴張,刺激人們肆意借錢投資或投機,直接催生了華爾街股市的驚天泡沫,埋下了華爾街股市最終崩潰和經濟大蕭條的種子。
經濟危機:多米諾骨牌效應
1929年,美國股市大跌,經濟泡沫破滅。大量私人投資者從歐洲抽取資金,美國與歐洲之間的美元迴圈停止運轉了。歐洲尤其是德國人再也無法從美國私人投資者那裡借入資金。一個由美國政府製造的虛假繁榮終於落下了帷幕。
1930年年初,經濟危機蔓延到英國,貿易逆差從1930年的3。9億英鎊增加到1931年的4。1億英鎊,投資利潤回流卻從4。1億英鎊減至3億英鎊,失業率上升到25。5%。1931年年初,英國黃金洶湧外流,英格蘭銀行的黃金儲備急劇下降。1931年9月20日,英國正式宣佈廢除英鎊金本位,英鎊同黃金脫鉤,英鎊迅速貶值30%。大量儲備英鎊的外國央行損失慘重,荷蘭央行行長甚至選擇了自殺的方式來結束生命。
英鎊貶值打擊了德國出口。更糟的是,許多德國企業習慣以英鎊來做結算貨幣,因此當英鎊匯率下跌時,它們便會遭受巨大的損失。這引發了全世界範圍的關稅和貨幣貶值戰。在英國放棄金匯兌本位制後,瑞典、丹麥、挪威、芬蘭、葡萄牙、希臘、埃及、日本、與英國有主要貿易關係的幾個南美國家以及整個英聯邦隨後也採取了類似的行動。
1933年3月4日,富蘭克林·羅斯福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在第一次爐邊談話式的廣播演講中,他告訴驚慌失措的民眾,“人的自信比黃金更重要”。3月9日,美國參議院迅速透過了《緊急銀行法》,賦予美國財長如下權力:強制國內每個人和每家公司放棄黃金,接受兌換來的紙幣。第二天,3月10日,星期五,羅斯福釋出6073號行政命令,禁止民眾向海外出售黃金,禁止銀行以黃金代替美元作為支付手段。4月5日,羅斯福釋出徵收民眾黃金的6102號行政命令,要求全國民眾將黃金和金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