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部分

,遍發朝廷大臣和後晉諸藩鎮。當其時也,後晉割讓燕雲十六州已成事實,境內民人粗安,上下都怕再起兵釁,而安重榮也並非是為了什麼民族大義,其實他是懷有不小的個人野心以啟戰端。從《舊五代史》中的《桑維翰傳》中,稱“高祖(石敬瑭)覽表(安重榮奏表),猶豫未決”,從中可見石敬瑭也覺得安重榮說的話不無道理,當皇帝以來一肚子鳥氣,確實想發洩一下。

關鍵時刻,從始至終參與石敬瑭稱帝計劃的心腹重臣桑維翰當時鎮守袞州,得知訊息後連忙秘密上表,從契丹人“萬里赴難”救援石敬瑭講起,又說到開國六年來彼此通歡,相安無事,進而勸道:“……雖卑辭降節,屈萬乘之尊,而庇國息民,實數萬之利。”而後,他又通條辯折了不能與契丹開戰的“七不可”,勸石敬瑭“訓撫士卒,民有餘力,便可以觀彼之變,待彼之衰,用已之長,攻彼之短,舉無不克,動必成功。”石敬瑭見密奏後,反覆思之,使人密告桑維翰:“朕比以北面事之(契丹),煩懣不快,今省所奏,釋然如醒。朕計已決,卿可無憂。”

石敬瑭冷靜下來,安重榮那邊卻等不及。其實,安重榮一邊大言要滅契丹,一邊也秘密和契丹邊師劉睎暗中聯絡,其真實目的是想回兵入洛陽做天子。契丹人也想安重榮和石敬瑭開戰後,藉機因中原事起再次入侵取利,因此契丹對安重榮的“指斥”,也僅僅是作表面文章而已。曾經有一次,安重榮與契丹使節騎馬並行,指天上飛鳥射之,應弦而落,當時觀者萬數,無不歡呼,連精於騎射的契丹使臣也非常欽佩,以所乘良馬敬獻給安重榮,使得這位武將一時間飄飄然起來,自謂名振北方,天下可一箭而定。不久,他就糾集饑民數萬,以回朝入覲為名,大舉攻向洛陽。石敬瑭派大將杜重威迎敵,雙方相遇於宗城,軍才成列,安重榮帳下將趙彥元卷旗奔降,後晉軍因勢奮擊,安重榮一鼓而潰,部下被殺及於路凍死兩萬多,最後他本人也被抓住斬首。

平定安重榮叛亂後的第二年,五十一歲的石敬瑭就得病死去。老哥們這一輩子也確實不容易,前半輩子戎旅生涯,出生入死,為幾姓後唐帝家賣命,確實做了不少好事;後半輩子稱帝,卻又戰戰兢兢,外憂內患,雖然其當皇帝后慕行節儉,使民間稍得粗安,但千載漢奸的罵名是鐵定的絕案,任誰也翻它不得。況且死才四年,屍骨未寒,後晉就被他手下的將領和契丹人一起滅掉,真正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舊五代史》的作者對石敬瑭的評價倒不失公允:

“晉祖(石敬瑭)潛躍之前,沉毅而已。及其為君也,旰食宵衣,禮賢從諫,慕黃老之敬,樂清淨之風,以布為衣,以麻為履,故能保其社稷,高朗而終。然而圖事之初,強鄰來援,契丹自茲而孔熾,黔黎由是以罹殃。迨至嗣君(石重貴),兵連禍結,卒使都城失守,舉族為俘。亦由決鯨海以救焚,何逃沒溺;飢鴆漿而止渴,終取喪亡。謀之不臧,何至於是!倘使非由外援之力,自副皇天之命,以茲仁德,惠彼蒸民,雖未足方駕前王,亦可謂仁慈恭儉之主也。”

“兒皇帝”崩後的身後事

石敬瑭死前有六子,一子早夭,二子為李從珂所殺,二子為叛將張從賓所害,惟有幼子石重睿在生。由於石重睿太年幼,眾大臣擁立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貴為帝,是為後晉出帝。“帝少而謹厚,高祖愛之……性好馳射”,方面大眼,確有人君之相。

後晉出帝踐位之初,確值艱難之世。北面契丹虎視,南有吳越、後蜀窺邊,加之連年天災不斷,餓殍遍地,國內政治極其不穩定。當時,如果依據桑維翰之計,休養生息,靜待時機,日後事還不得可知,偏偏此時,又出了個好生事端的景延廣。

景延光是石敬瑭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在老皇帝死後時對石重貴有擁立之功。石重貴即位後,景延廣竄掇他對契丹“稱孫不稱臣”,惹得耶律德光大怒,遣使責備。景延廣更加蠻橫大膽,勸出帝要盡殺在中原的契丹商販,並大言:“先帝(石敬瑭)則北朝所立,今上(石重貴)則中國自策,為鄰為孫則可,無臣之理。”又揚言:“晉朝自有十萬口橫磨劍,要戰則早來!”於是,與契丹人公開決裂。

天福八年(公元943年)十二月,契丹軍隊來攻。轉年正月,契丹軍攻陷甘陵,河北一帶的儲積糧草盡陷於敵。晉出帝驚駭,親率軍隊進駐澶淵,景延廣仍自恃胸中甲兵。契丹兵至城下,派人向城上高喊,“景延廣喚我們來相殺,何不急戰!”此時的景延廣堅持做縮頭烏龜,閉柵自守,始終不戰。

對此,朝臣們議論紛紛,都講:“昔與契丹絕好,言何勇也;今契丹至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