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自在菩薩化虹而出,接引手中三品金蓮飛落,拖住了菩薩,承載著菩薩落在了教主身旁。
準提一愣,顯然沒有想到接引將失而復得的金蓮再度賜下,不過知道自己這位師兄雖然陰謀詭計不如自己,但是目光深遠,無人能及,怕是大有用意,也就沒有詢問。
慈航如今偷雞不成蝕把米,自己惡屍二分之一被接引控制,可謂是出了大錯,差點前功盡棄。
只是目前慈航根本毫無反手之力,畢竟自己暗算佛門在先,如今佛門反手一擊,誰也挑不出錯來。
人算不如天算啊!
話說孔子開闢春秋閣,做了一方教主,只是底蘊不如其餘大教雄厚,但是其冉冉而升的態勢卻是無人可及。
不久,儒門弟子曾子亦是羽化成仙,此人作《大學》與《孝經》,被儒門學子尊稱為【宗聖】。
儒門大興之象初顯,諸天聖人都被驚動。
天庭之主昊天玉帝心癢難耐,於是起了爭奪天下的企圖。
只是當時各種學派充斥,各行其道。
儒家崇尚《周禮》,認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關懷,達至一個大同世界,就是「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內容。
主張以禮義治國,回覆西周時期的德治。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不斷,民生困苦,道家認為人們必須放棄逞才、逞智、逞強、逞力、迴歸樸素、無知的境界,以「無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最終希望回覆「小國寡民」的原始社會。
墨家提出“尚賢”、“兼愛”和“非攻”,扶危救困,為弱小諸侯所喜,為大國所厭,奔走勞累,而不得一國青睞。
當時只有兩種學說影響極大,被稱之為【顯學】,就是儒家和墨家。
其餘學說要麼承載於一二人,要麼受眾面極小,難成氣候。
儒家乃是孔子所創,遵循周禮,可謂是周朝延續,所以為三皇和闡教所喜。
墨家到處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