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一直微笑。
如果是我,我也會在黑夜中衝動地給自己的手腕來上一刀吧。不,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先給雍正皇帝一刀,幹掉他再自殺。
要是這樣做,會有很多人為我陪葬。首當其衝的就是我的家人。
聽說前朝嘉靖皇帝為了延年益壽,令宮女們晨起為他採集花露兌參湯沖服,致使大批宮女病倒。宮女們忍無可忍之下,合謀將嘉靖皇帝勒死,結果嘉靖皇帝自昏迷中醒來後,處死大批宮女宮妃,甚至波及她們的家人。
明蓴是為了什麼苦苦忍耐呢?。
回宮後,聽說陛下又為宣妃賜下寶物,一顆高三尺餘的紅珊瑚數,外加數串國外進上的黑珍珠項鍊,以及一些珍貴宮錦等。宮人議論紛紛,竟有人羨慕地說:“聽說那些道長會仙法,若是他們能讓我下輩子託生成宣妃娘娘,便是讓我叫他親爹都願意!”。
叫那些老騙子做親爹?我可不願意。我瞥了說這話的宮女一眼,鬱悶地想著。不過明蓴原先也不過是宮女出身,這幫丫頭特別羨慕她也是有理由的,畢竟大家原先起點一樣。
宣妃家人初次進宮時那副窮酸小家子氣的種種表現,被宮裡人奉為經典笑話,流傳了好多年。
當年我也是笑她的人之一。
現在麼……我揚聲叫道:“容妹,這小蹄子跑哪兒去了,你主子我要些東西,你去內務府給我取來。”。
容妹從內務府回來後,我又打發她去了一趟太醫院,取幾味藥材。容妹莫名其妙,但也只得怏怏而去。
我要給明蓴配一味藥,為她遮住手腕上的傷疤。身為嬪妃,性命也不是自己的,要是擅自求死,便有禍害家人之虞。
藥制好後我主動去拜訪宣妃,那也是我第一次步入鏤月開雲館。不得不說,宣妃在後宮的人緣很是糟糕,皇后和熹貴妃都對她頗有敵意,依附這兩派的低位妃嬪自然不能也不敢對她和顏悅色,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她在後宮處於人人走避狀態。
宣妃也不主動拉攏低位嬪妃。這種做法是很不智的,畢竟勢單力孤者容易被人一下子打倒,帝心難測,如果一時不慎惹惱了皇帝,有個同盟也有人幫著說幾句話兒。
這就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道理。
鏤月開雲館外有幾株極高的梧桐樹,碧葉青幹,桐陰婆娑,如今正是六七月間,樹上結了小小果實,瞧著妍雅華淨。
梧桐又叫青玉,是最潔淨挺拔的一種樹木。我小的時候開蒙,讀的《詩經》,裡面就有幾句氣派又尊貴的詩句,說的是“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我抬頭望一望這典雅的小樓,明蓴每日推開窗子,便可以看見朝陽被梧桐樹託上天空;夏日裡她從樓中走出散步,一定也能瞧見梧桐樹下被染上碧色的衣裾。
這樣的美景,這樣的美人,竟然只是日日孤閉深館。就連我這樣從不懂詩情畫意的女人,也深深覺得可惜。
如果能夠在她推窗梳妝的時候為她梳理如雲秀髮,能夠在夏日牽著她的手一起漫步清溪,何嘗不是人生樂事?。
浪漫從來都是突如其來的。像陛下這樣每天定時定點把明蓴叫到書房磨墨侍茶,然後又定時定點把她送回寢宮,期間還時不時出點么蛾子整得明蓴有口難言,這哪裡是和小妾調情?這簡直押著小妾定點幹活嘛!。
在這方面,陛下簡直比我爹還不如。
胡思亂想著,我走進鏤月開雲館去,院內藤蔓青翠,闢蘿清香,穿過縵回的長廊,就來到中庭,庭中種著兩株芭蕉,還有幾隻仙鶴揚頭側目,高傲踱步。
整個館舍靜悄悄的,一點人聲不聞。妙見迎出來,她看見我仍然沒有好臉色,但是禮數卻十分周到。
鏤月開雲館中的僕從,說話聲音都很是低沉,瞧著與別處不同。
我在家的時候有一個表姐,她父親是科舉出身,對女兒教養也十分用心。她是那種飽讀詩書的大家閨秀,和我們這些女紅、家務出眾的女兒們都很不同。我猶自記得,她的閨閣裡也是常年靜悄悄的,寧謐溫暖。
我有一次問過她,表姐說讀書人都特別怕吵。
妙見把我迎入書房,說是明蓴的吩咐。她平素總是溫柔女兒的做派,我細觀她行事,卻有些男兒決斷凌厲的作風。在書房待客,也總有些大氣豪爽的意思。
以前總是嘲諷譏刺她,甚至好多次當面羞辱。也曾經猶疑過她會不會記恨含怒,但現在卻心安了。
她受過太多的苦,不會把我一點點的為難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