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好人,自己的麾下該珍惜,朝廷的兵馬就是炮灰。只要不是同一陣營的,在楊猛的眼裡,多半也不能算人。
韋俊的人馬出了黃州城,楊猛驅趕著一萬多綠營兵,也直愣愣的撲了上去,這樣兵對兵、將對將的大規模硬捍,楊猛也是第一次。
他也想借著湖北的綠營兵,感受一下冷兵器作戰的氛圍,這倒不是為了好看,楊猛主要還是想研究一下清軍的戰法。畢竟要想篡政,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韋俊是先動的。也就佔了先機,火炮,韋俊的軍中也有幾十門,但用起來就麻煩多了,沒有炮車,就要臨時築造炮臺,韋俊算是擅守擅攻的驍將,他先動的目的,也就是為了築造炮臺。
與韋俊的火炮相比,楊猛的二十四磅臼炮,自然輕了許多,四個人就能勉強抬著走,而且這些臼炮都是船用的樣式,配好了木製的底座,放下就能打!
為了行軍方便,楊猛將這些臼炮,用四根竹竿改成了八抬式的,八個人抬著不足四百斤的臼炮,還是很輕鬆,一路走一路打,對楊猛來說很容易。
一個能動一個不能動,而且二十四磅臼炮射程,也比韋俊的那些火炮,遠了那麼兩三百米,這兩三百米,就足夠決定勝負了,幾十門臼炮,三輪齊射之後,韋俊的炮陣就被廢了,接下來就是短兵相接了。
以萬餘綠營兵為首,以前新軍做督戰隊,四千練勇做兩翼,兩萬人的大戰就此開始。
雖說綠營兵的軍械長短不齊,雖說練勇們都是用的大刀,雖說韋俊的前鋒,用的都是長槍,但長槍的威力,在於陣型,有了能動的臼炮,楊猛當然不會讓韋俊的人馬形成戰爭,這一仗,打的是冷兵器不假,但楊猛也不會傻乎乎讓不堪大戰的綠營兵,去打規規整整的太平軍戰陣。
幾十門臼炮,分成了三個炮陣,由遠及近開始轟擊韋俊的戰陣,太平軍用的多是實心彈,開花彈這東西,見過的還真不多,一聲聲炸雷在軍陣之中響起,袍澤一片片的倒下,別看一個炮陣只有十幾門臼炮,可齊射的開花彈,對軍陣來說就是個大殺器。
火炮有射程,雖說楊老三的火炮能動,但火炮再快,也快不過輕兵,韋俊領軍的能力不錯,炮陣一毀,他就發現了臼炮的弱點,快速前進短兵相接,就是遏制楊老三炮陣的法子。
開花彈的轟擊,加上韋俊的快進之法,太平軍雖說悍不畏死,但陣型卻是散亂了起來,楊猛混戰的目的算是達到了,接下來,打的就是軍心與悍氣了。
韋俊手裡的火槍兵不多,只有區區三五百人,這是守護中軍的主力,韋俊也不想年輕輕的就死在亂軍之中。
前軍接上了火,太平軍的優勢明顯,多是苦哈哈出身的太平軍,體力上明顯強過綠營兵,但開戰之初,這些綠營兵,也接了楊軍門的嚴令,進,可以!退,有多少殺多少,那一群擎著火槍的練勇,齁不是人,他們的兇狠惡毒,綠營兵之前是領略過的,這些人三五個一夥,用火槍近距離把一個個逃兵打的四分五裂的場景,對他們來說太過震撼了,與其跑回去挨槍,不若與長毛賊掄刀。
若是俯瞰戰局的話,與太平軍對上之後,綠營兵的戰陣,明顯的扭曲了,但也只是扭曲而已,慢慢的混戰的規模就越來越大,在人數上,楊猛比韋俊多了五六千人,想要短時間分出勝負,太平軍即使兇悍,也是不可能的。
平地作戰,即使騎在馬上,楊猛也看不到遠處的戰局,三萬多人混戰,戰場的規模將近十里方圓,除了前面的喊殺聲,楊猛也只能瞧見後軍的後腦勺而已。
“讓兩翼的練勇,快速抄了太平軍的後路!”
指揮,也只能憑著之前的部署了,想要實時的指揮戰局,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聽了傳令兵帶來的僵持訊息之後,楊猛也不猶豫,直接就打算包圍韋俊的人馬,平地作戰,靠一萬七千人包圍一萬三四的敵人,可能也就楊猛做的出來了。
在楊猛看來,擊潰,那不叫打仗,殲滅戰,才是真正的打仗。
清軍與太平軍對打,幾萬人的大戰,死傷可能也就最前線的那幾千人,剩下的都是擺設而已,一旦一方潰散,追擊造成的殺傷,有限的很,想要消滅太平軍這樣的,只能將戰陣分割包圍,打殲滅戰。
兩翼的練勇,可是楊猛精挑細選的壯漢,訓練了半年多的長途行軍,這支人馬,比太平軍的速度快的多,用行走如風來形容,也算是貼切。
楊老三軍陣的兩翼,突地竄出兩支千多人的精銳,韋俊一下子就懵了,敗了!當時他的腦中只剩了這一個想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