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清治水、修渠,多半是遭災之後,或是實在不堪了,才會請旨要錢,平常時候,沒幾個官員。會做這些事情的。
畢竟,治水、修渠,都不是短期之內能夠建功的施政措施,大清用的是流官制,許多官員在位的時間,根本坐不到任期結束,時間短任務重,與其在這些事兒上消磨時光,不若走走官面的路子,林則徐修過河、杜受田修過河。原本的廣西巡撫鄒鳴鶴,也是河工出身。
興修水利。雖說建功慢,但那功績也是實實在在的鐵桿政績,能做這樣的事情,說實話,不是清官幹員,就是認死理的貨色。
還有一樣,朝廷歷年撥派的治水銀子,也是貪官們眼中的一塊肥肉,治水的話多半攤不上政績,與其勞而無功不如中飽私囊,若是朝廷的治水銀子,都能用在該用的地方,恐怕這大清也不是現在這樣的大清嘍!
以上種種,就讓歷朝歷代的治水,陷入了一個怪圈,不到萬分之時,不去治水,即使治水也盡是些治標之法,別看林則徐、杜受田、鄒鳴鶴等人,在治水上有功,但他們治水的功績,遠遠趕不上兩千年前的秦朝。
是治水的手段不足?絕不是!最主要的一點原因,還是在人身上,為什麼要說秦朝呢?那就是秦朝的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鄭國渠、靈渠,至今仍在,兩千年了,至今仍在!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秦朝的這三大工程,都是國家級的工程,而以後的歷朝歷代,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