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0部分

爆頭了,阿豪也已經被送入監獄。

但是因為小馬哥的角色深入人心,為了獲得更好的票房,新藝城不惜把周閏發強加進來,愣是安上了一個雙胞胎的身份。而劇本也是倉促寫就,並沒有仔細的打磨。

雖然最後這部《英雄本色2》趁著槍戰片大火之際,狠狠地撈了一筆錢,但是細細回味卻缺少《英雄本色》中,那種壓抑之後爆發的快感,以及兄弟義氣的那種感動。

相同情況其實還出現在《倩女幽魂》之中,《倩女幽魂》在當時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口碑,但因為徐可一貫的高要求,所以《倩女幽魂》並沒有賺很多錢。於是《倩女幽魂2》隨後被搬上拍攝日程。

但因為劇本都是靠飛紙仔臨時寫就,所以就導致故事節奏忽緊忽慢,電影本身瑕疵頗多,情節各種不合理。

比如傅月池乃文官之後,何以會有如此高明的武功;寧採臣看年齡也不過二十多歲,為何還一再錯認是諸葛臥龍老前輩;以及這諸葛臥龍被抓進去數年,為何傅天仇現在才被鎖拿進京;又為何傅月池等人現在才想營救

糟點多多,如果當時不是張國容正當紅,王柤賢正貌美,又有最美港姐李嘉昕當花瓶,歌神張雪友各種亂入這部電影鐵定不會取得那麼高的票房。

而這還是有港片著名導演吳語森、徐可等參與制作,他們的急才多少彌補了劇情的短板,但是相對於精雕細琢、細細打磨的第一部劇本而言,無疑就相形失色了許多。

後期無論是徐可執導的《英雄本色之夕陽之歌》也好,還是《倩女幽魂3:道道道》也好,票房方面都遭遇到了滑鐵盧。不僅遠遜於第一部。甚至連第二部都比不上了。

許貫武正是看到這一後果的嚴峻。所以才會不遺餘力的推行新制度。七人小組稽核確定劇本。如果劇本通不過稽核,即使演員陣容再強大,都沒有任何的用處。這就逼得這些導演不得不看重劇本,重視這些創作劇本的人才。

像洪京寶、麥佳、曾智偉等,也都對藏在幕後的橋王軍師尊重有加,而程龍更是廣撒銀紙就是為了找一位編劇聖手。而編劇地位提高了,受人尊重了,收入增加了。自然就越發用功編寫劇本,再創一部又一部的精品。

而這些編劇的成功,也自然會吸引其他人來從事這一職業。而越多人從事編劇這一行當,自然就越有機會出精品。出精品的次數越多,港片自然就越好看。港片越好看觀眾自然就越有信心,票房自然也就會越高。

票房越高老闆越喜歡,越會刺激大量的資本投資到電影這一行當。而電影市場勢必就會越發達,這樣大家都可以水漲船高趁機賺錢。

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良性迴圈,如此一直這樣的良性迴圈下去,香港電影別說不會沒落。即便趁勢打入歐美市場也是有可能的。

程龍的《紅番區》、《我是誰》、《一個好人》等,就在美國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吳語森執導的《諜戰雙雄》。被歐美電影人奉為經典之作;甄紫丹、於容光合拍的《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取得過千萬美元票房;劉偉強、麥兆輝合作的《無間道》,被好萊塢高價買去改編權,拍攝的《無間風雲》取得了巨大成功

這些都表明香港電影不是沒有能力打進美國市場,而且美國觀眾也是根本不挑食的。日本的動畫片,印度的歌舞片,英國的黑色幽默片,法國的浪漫愛情片,義大利的實驗電影只要是好片都可以在美國電影市場取得不錯的票房。

其他國家的電影都可以取得不錯的票房,沒道理香港電影就不行。當然前提就是你的電影質量夠高,不能總是靠著爛片來忽悠人。

許貫武對香港電影可是寄予厚望的,他是知道香港電影人的能力的。香港電影人頭腦靈活,思維敏捷,不是歐美那些腦殼僵硬的電影人能夠比美的。

歐美電影人就像是機器那樣,一絲不苟嚴格按照程式來走,雖然看起來有些古板,但卻可以最大程度保證產品的合格率。

相比較而言,香港電影更像是藝術家的激清創作,雖然也有不少佳作問世,但是殘次品也是大量增加。如果香港電影人能把聰明才智,全都放在如何拍好片上面,許貫武認為他們一定會更有作為。

所以他一直力推的就是遏制跟風拍片,香港電影人頭腦靈活,一部電影火了之後,立馬就會有好幾部同型別電影上映。

江湖黑棒片《英雄本色》火了之後,什麼《江湖情》、《至尊無上》、《英雄好漢》、《英雄無淚》等電影一併就冒了出來。

新武俠電影《笑傲江湖》火了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