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次日,琦善可真忙起來了。凡是林則徐在廣州所採取的措施,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反對,不是釜底抽薪,就是自撤藩籬,到處安插親信。他的目的,就是為英軍掃除障礙,想方設法保護自己的利益。他先命人把關天培找來,命令解除海禁,拆除攔船鐵索和海底木樁。他還振振有詞地說:“當兵的就當兵,做民的就做民,成立什麼民團水勇?這簡直是胡鬧!你給我一律遣散,叫他們各安生業,不準干預官府的事情。今後再有人聚眾鬧事,唯王法從事!”關天培只是繃著臉聽著。琦善又說:“英夷深通情理,本無意與我做難,何必虛張聲勢,草木皆兵呢?我們越這樣準備,人家越要打我們!”琦善認為廣州水師人太多,開支太大,逼著把兵員減少了三分之一,還把親信都安插在重要單位。關天培想:這真是一個將軍一支令,投降。愛國兩分明啊!
緊接著,琦善就派一幫人調查林則徐的弊病。可是,花了很大工夫,什麼毛病也沒有挑出來,使他很為惱火。俗話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他查來查去,查出一筆茶葉費來,上面寫的是:“英商每交出一箱鴉片,就賞五斤好茶葉。”這是林則徐為鼓勵洋商多交鴉片而制定的獎勵辦法。琦善如獲珍寶,大喜道:“姓林的,你真會收買洋人的心哪!一箱鴉片換五斤茶葉,累計一下,得多少斤茶葉?這筆經費從何而來?難道這是皇上旨準的嗎?”便叫參預調查林則徐的人寫個奏摺,想叫皇上再給林則徐攘一錐子。那個人馬上說道:“大人,別寫奏章告林則徐了,你告也告不倒他。”琦善莫名其妙地問道:“何以見得?”這個人說:“買茶葉的錢,是林則徐自己捐出來的。為這件事,他把自己的家產都賣光了!”琦善聽了,好像洩了氣的皮球,那股高興勁兒全沒了。
琦善不把林則徐置於死地,怎肯罷休?他又從雞蛋裡邊挑骨頭,抓住一件事情為藉口,想把責任推到林則徐身上——
原來,在廣州水師裡有個副將,叫陳連升。曾於幾個月前,指揮水師,打死了不少英國水兵,擊沉英國兵船五隻,琦善想:皇上說“惹起禍端”,這不就是“惹起禍端”的罪證嗎?他馬上升堂,用大令把副將陳連升調來,查問此事。他想透過陳連升的嘴,咬住林則徐,把惹起禍端的罪名落實了。誰料陳連升不從他意,據理力爭。琦善大怒:“像你這樣執迷不悟的人,就得從嚴懲辦。來人,綁出去殺了!”陳連升喊道:“冤枉!”並申訴道:“半年前,英夷兵船數艘,侵犯我朝領海,開炮擊沉我國漁船,打死打傷我漁民近百人,並聲言要佔廣州。卑職那日奉命巡邏,在穿鼻洋遇上此事,豈有不管之理?為慎重起見,我先命水勇向他們發出停止炮擊的訊號。英夷不但置之不理,反而繼續開炮向我射擊。卑職無奈,立即請示了林大帥,這才開炮還擊,把英夷趕走。請問中堂,我身為水師參將,守土有責,抗擊英夷,何罪之有?林大帥命令開炮還擊,怎能說是‘惹起禍端’,逼反英人?難道視而不見,給英夷大開方便之門就對了嗎?”琦善更怒了:“你們這樣做,都釀成大禍了,還敢巧言狡辯?推出去殺!”琦善這種荒唐透頂、胡作非為的做法,連他的親信也看不慣了。眾位官員立即跪倒,給陳連升求情,而且不答應就不起來。琦善一看:真要把陳連升殺了,手下人非造反不可呀!他想了半天,只好命人替陳連升鬆綁,打了四十棍子,才算了事。
琦善的種種倒行逆施,在廣州引起了公憤。凡是有一點正義感的人,都把他恨之入骨。都在等待時機,把這個害人蟲除掉。話分兩頭。且說英軍司令喬治,率領英兵從天津返回廣州,把兵船停在公海上,等待清廷派人簽字,使他提出的那五個條件生效。為此,他不斷派人探聽廣州的情況。他一聽琦善到廣州來了,便稱讚琦善言而有信,真是難得!還聽說林則徐已被革職,更為琦善替他剷除了一個強敵而沾沾自喜。最近他得到報告,說琦善已下令拆除了海防工事,解散了水勇,削減了水師兵員,為他掃清了進兵的障礙。他想:有琦善在,迫使清廷趕快簽字是不成問題了。便把英國駐廣州商務監督義律請來,在兵船上舉行宴會,一為慶祝林則徐被革職,二為商討如何充實五項條件的具體內容。在宴會上,喬治舉杯說:“林則徐被貶,對我們來說,這是最大的喜事,去掉了我們眼中之釘,肉中之刺,琦善按著我的意圖來到廣州,更值得我們欣慰。我相信,他這種人不論現在和將來,鄒會按著我們的意圖辦事的,因為他的利益和我們的利益是一致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乾杯,乾杯!”喬治說完,英軍一陣大笑,舉杯祝賀。義律問喬治:“尊敬的總司令先生,形勢對我們如此有利,您今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