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5月13日開始,至7月27日結束,共75天。戰役企圖是:配合停戰談判,促進停戰早日實現;改善陣地,以便在鬥爭中處於更加有利的地位;鍛鍊剛入朝部隊,吸取作戰經驗。在作戰指導上採取“穩紮穩打”、“由小到大”的方針。為了增大戰役的持續性與主動性,整個戰役分3個步驟進行,每一步驟大體上以一個兵團為單位,對當面之敵選擇數點進行反擊,時間在7至10天,然後看情況再動。如果敵不進行大的反撲,則以另一兵團在另一地段上進行反擊;敵若進行大的反撲,則趁敵反撲機會,集中優勢火力大量殲滅和消耗敵人。整個戰役,經過充分準備,連續對敵實施了3次進攻。第一次由東線之4個軍在統一計劃下,分散攻殲敵20個連排支撐點;第二次仍以東線為重點,先後攻殲了敵團以下防禦陣地51處,給南朝鮮軍第5、第8師以殲滅性打擊;第三次主要是為了打擊李承晚集團妄圖破壞停戰談判的實現,並拉平金城以南戰線,以6個軍(第21、第24、第54、第60、第67、第68軍)在1000多門火炮支援下,迅速突破了敵人4個師正面25公里的防禦陣地,突入敵縱深達15公里,拉平了金城以南戰線。整個夏季戰役,參戰兵力先後為12個軍(含人民軍2個軍團),在寬達200公里的正面上進行了大小進攻戰鬥139次,共殲敵萬餘人,收復了240平方公里的土地,改善了陣地,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一道,團結奮戰,抵抗侵略,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總計中朝人民軍隊在戰爭中共殲滅敵軍1093839人(內美國軍397543人、英澳軍21099人、法國軍368人、加拿大軍3660人、土耳其軍3060人、菲律賓軍419人、荷蘭軍110人、泰國軍406人、希臘軍89人、比利時軍344人、哥倫比亞軍448人、南朝鮮軍667293人)。美軍的傷亡數比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傷亡要多3萬餘人,比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44個月的太平洋戰爭中的傷亡要多1倍多;還擊落擊傷敵人飛機10162架,擊毀擊傷敵人坦克2006輛、裝甲車44輛、汽車3165輛、各種火炮588門、船隻14艘;繳獲敵人各種火炮4037門、槍73262支、汽車5256輛、坦克245輛、裝甲車51輛、飛機11架、船12艘、火焰噴射器109具、通訊器材5128件、各種炮彈381214發、槍彈18960095發、地雷12862枚、手榴彈134927枚。美國在戰爭中消耗各種作戰物資7300多萬噸,開支戰費830多億美元。美國在軍事、政治和道義上遭到嚴重挫敗以後,不得不簽訂停戰協定。侵朝美軍總司令克拉克在簽字後頗有感觸地說:我是美國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議上簽字的司令官。
志願軍為奪取戰爭勝利也付出了相當代價,在戰爭中壯烈犧牲和光榮負傷及失足被俘的共36萬餘人(其中亡11萬餘人),損失火炮4351門、槍87559支、汽車12916輛、坦克44輛、飛機382架(毀231、傷151),消耗各種物資560多萬噸,開支戰費人民幣62億元。
抗美援朝戰爭的輝煌勝利,對遠東及世界局勢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具有重大的國際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彭德懷在1953年12月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幹會議上說:“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不論從國際或國內來說,也不論從政治、軍事或經濟上來說,其意義是十分巨大的。”其重大意義主要有如下4個方面:
第一,粉碎了美國妄圖征服全部朝鮮、進而擴大侵略的計劃,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保衛了我國的安全,而且打出了國威軍威,我國國際威望空前提高。
第二,減殺了美國的威風,打破了它“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特別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帝反殖鬥爭,為世界的和平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第三,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政治覺悟,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精神和民族自尊心。同時,也促進了全國正在進行的民主改革和經濟恢復工作,加快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的到來。
第四,取得了進行現代化戰爭的經驗,造就了一大批適應現代作戰需要的軍事指揮人才,軍隊作戰能力、軍事學術思想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促進了我國的國防建設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現代化戰爭的寶貴經驗
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反侵略鬥爭史冊上的光輝篇章,有豐富而寶貴的現代化戰爭的經驗。認真研究其經驗,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