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鐵血手腕對付反叛
劉伯溫走後,朱元璋召集諸將,商議下一步的行動計劃,規劃戰鬥方略。
邵榮提議說:
“張士誠佔據蘇、湖饒沃之地,錢糧廣有,我軍糧餉匱乏,可先取以增強我實力。”
此言一出,立即獲得平章趙繼祖的附和:
“主公,邵將軍言之有理,張士誠切近,陳友諒稍遠,且友諒受我打擊,其心已怯,必不敢來攻。我若再先攻友諒,士誠必乘我後。”
諸將紛紛應和,要求主力東調,先打張士誠。
朱元璋把形勢和兩個對手的情況仔細權衡了一番,又分析了一下邵榮、趙繼祖的心理,知他們仍是畏強膽怯,貪圖張士誠的錢財的念頭在作怪,便說:
“打強防弱,乃吾與劉先生所定方略,變它不得。友諒剽而輕,其志驕。士誠狡而懦,其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友諒雖屢受挫敗,但元氣未傷,亡我之心未死,我若先圖士誠,他必空國而來,那時我將疲於應對,困難就大了。若先攻友諒,士誠必不會逾姑蘇一步,襲我助他。”
說到這,他加重了語氣:
“邵榮、繼祖,乃吾濠州舊人,隨吾多年,應以大局為重,豈能只顧打下蘇、湖,發筆大財,裝滿腰囊,而不惜壞吾奪取天下之大計?”
邵榮、趙繼祖面紅耳赤地退下。
朱元璋決定繼續執行“打強防弱”的方略。沒想到接連發生了幾起叛亂。
先是婺州、處州等處苗兵叛亂,殺了胡大海、耿再成、孫炎及兩處守官,投向張士誠。
朱元璋聞訊極為震驚。他為胡大海、耿再成、孫炎等人的死大為悲痛,下令全城為之舉哀,並厚賜其留在城中作人質的家屬子女。
他本想出馬親征,但想起劉伯溫臨別時對洪都新附降將的擔心,又打消了念頭。他計算日程,知劉伯溫已到衢州,便飛馬傳信,叫他協助李文忠平叛善後,又派邵榮領兵去支援。
劉伯溫也真不負朱元璋所望。他權衡局勢,與李文忠一道採取先安定人心,穩定秩序,後平息叛亂的種種辦法,迅速將叛亂作惡的苗兵首領擒拿斬首,平息了叛亂。
真個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浙東的叛亂尚未完全平息,洪都城裡又出現了祝宗、康泰的叛亂。守將鄧愈捨命砍殺,才逃得性命。“四先生”之一的洪都知府葉琛卻被殺害。
鄧愈逃回應天,朱元璋本想以失城逃亡之罪將他斬首正法,轉念一想,此次叛亂劉伯溫事先曾提醒過他。苗兵叛起,自己又疏於防範,怪他不得。且鄧愈十六歲即率軍投奔自己,十七歲當了元帥,二十歲統兵南下取浙東,在招降平定江西時又戰功卓著,鄧愈這個名字還是自己給他取的,他對自己忠貞不貳,實是殺不下手,便長嘆一聲,將他放過。
朱元璋下令急調在向武昌發動進攻的徐達回援洪都,平息祝宗、康泰之叛。
祝宗、康泰二人豈是徐達對手。徐達兵臨洪都城下。祝宗、康泰立即棄城而逃。
祝宗在出逃中被殺,康泰被擒,送至應天。朱元璋看在胡廷瑞早有預言的分上,將他這個外甥釋放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以陰謀對付陰謀,防範部下叛亂(1)
接連兩宗叛亂,弄得朱元璋焦頭爛額,心力交瘁,幾日之間,三十五歲的他頭上生出了星星白髮。
叛亂平息後,李善長與他密議,勸他對降將要嚴加提防,至少不能讓他們統兵。
朱元璋沒有答應,反而怪李善長沒見識:
“汝算算看,吾手下有多少降將:常遇春算不算?康茂才算不算?跟我在濠州起兵的只有二十四將。如今我手下戰將幹員,大多是投誠歸附的,若不許他們統兵,這天下誰個替我打?且群雄並起,共爭天下,我若想一統江山,不招降他們手下的勇猛之士,我要花多大氣力,流多少血汗,費多少時日去與他們砍殺?汝叫我提防他們,讓他們知道了,誰個還會來投我?你簡直就是要壞我大事!真是糊塗透頂!”
李善長被申斥得羞愧而退。
話雖這麼說,朱元璋心中還是贊同李善長的意見的。對將領的控制,他不敢有半點鬆懈。
還在渡江南下之前,他怕控制不住手下將領,便把出征將領的妻子兒女留在和州,歸馬伕人管領,以作人質。打下應天后,他又把他們留在應天。規定:“與我取城子的總兵官,妻子俱要在京居住,不許搬取出外。”
他知將領們都離不開女人,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