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毫無混亂可言,因此也根本想不到是宏輔竟會如此大膽,貿然前來相攻。一直等到幽州軍前鋒抵達陽樂城下,訊息才剛報到襄平,執政的公孫康聞訊大驚,急召陽儀、王建等人前來商議對策。
想當年曹操雖然兵進柳城,但也知道這座小城很難守住,只要大軍一退,東南五百餘里皆無可立足處,所以乾脆把城內的胡漢人眾全都裹脅走了,然後將城池墮毀。因而此番幽州軍來,就不能再以柳城為前線基地啦,而必須快速攻下陽樂,才能在遼西東部站住腳跟,進而如沮授所說,聯絡遼東屬國的峭王蘇僕延,大踏步殺向遼東境內。
好在因為進軍速度很快,陽樂城毫無防備,于禁把先鋒軍跟城門前一擺,隨便吆喝兩聲,守將便嚇得自縛出降了。兩日後,是勳率領中軍趕到,嘉勉了於文則一番,同時也舒了一大口氣,心說我有陽樂為基地,這仗即便打不贏,要退回去也不為難啊。
臨渝到陽樂之間大片的荒地,雖有道路,但是年久失修,加上海水不定期地倒卷,導致物資調運困難。因此是勳一路走,一路就分兵設定營壘、兵站,同時勒令後軍的典韋、是峻徵調民夫,一邊修繕道路,一邊緩緩前行。諸葛亮跑來警告是勳,說如今陽樂城中戰兵、輔兵再加上民夫,人數達到了三萬餘,而檢點府庫,並不充實,糧草估計就夠吃十來天的,這種情況下,咱可不能再貿然向前挺進啦。
是勳一開始急匆匆趕路,等進了陽樂城以後,他倒是沉穩了下來,當下笑著對諸葛亮說,不著急,我還得先派人去聯絡蘇僕延呢,且在城內歇兵幾日,以待後續的糧草運送上來吧。
派去聯絡蘇僕延的使者,便是在胡人中素有威望的閻柔。閻柔向蘇僕延獻上錦緞十匹,並且許諾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資,要他集結兵馬,率先向遼水挺進。是勳本人在陽樂一連歇了六天,直到閻柔帶回來好訊息,這才重整軍勢,直取遼東屬國的治所昌黎縣。
昌黎縣背靠渝水,也就是後世的大淩河,只要突破渝水,那就算是徹底脫離遼西走廊,進入遼河平原啦,則公孫家所可仗恃的天險,唯遼水主流大遼水而已。
昌黎守將,乃是當日率軍進駐陽樂,以拒曹操的韓忠,根據情報,守軍四千餘眾,且多為老弱。是勳率軍直抵城下,先派人入城勸說韓忠投降,只可惜韓忠本事一般,忠心不泯,當場毀書逐使,表示願與城池共存亡也。
是勳帶著諸葛亮、閻柔等人登上一處高阜。觀察城防。但見此城方圓裡許。雖然不大,土牆倒是頗為高峻,沒有足夠的攻城器械,恐怕不容易拿得下來。於是他便派遣諸葛亮就近伐木,製造攻具,待兩日後即擂鼓攻城。
諸葛亮確實有發明家的潛質,是勳當日改進的礟車,經過諸葛亮二道加工。製造起來更為簡便。此行便攜帶了不少礟車零件,只是拋杆太過長大,道路又難通大車,所以走著走著,就被迫都扔在半道上了。好在周邊密林不少,巨木並不難尋,諸葛亮接連忙活了兩個晝夜,最後頂著倆熊貓眼來回稟是勳,隨即便在城前一溜排開了三十架巨大的礟車,其餘衝車、撞車、雲梯無數。
是勳挺得意。心說古來攻城前的準備,有人比我……哦。比孔明搞得更迅速的嗎?而韓忠登城一望,則驚得連肝兒都在發顫。韓忠知道靠這昌黎小城,在數倍於己的幽州軍面前,肯定是防守不了多長時間的,故此早在是勳進兵陽樂的時候,即遣急使往襄平去求救。可是左等右等,最終只等回來公孫康一封親筆手書而已,要他固守待援——而至於這援呢,目前還毫無影蹤可循。
韓忠不傻,他知道若把遼東軍主力全都調上來跟是勳在大淩河畔對攻,勝算難期,而且也未必趕趟,以襄平那些人的想法,必然是要收縮防線,據守大遼水。仍放自己在昌黎,而不是下令棄城而退,不過為了暫時牽制幽州軍,方便後方集結兵馬,做好陣地戰的準備而已——自己其實是一枚棄子啊!無奈之下,只得召集部屬,詭稱增援將至,以鼓舞士氣軍心——“我等但守足十日,援軍必到。”可是能守住十天嗎?他心裡也沒底。
結果才等了兩天,幽州軍就開始攻城了,先以巨大的礟車拋擲泥彈,打得西城牆破口多處、搖搖欲墜——不過是夯土牆而已,泥彈就足夠應付了。隨即衝車撞門,雲梯搭牆,幽州軍在郭淮、孫汶、秦誼等將的指揮下,洶湧殺至。韓忠親自上城,督率士卒拼死抵禦,身負多創,好不容易才熬到了黃昏時分。
照這個樣子下去,估計明天就得破城,韓忠這個著急啊,在城樓上連繞了三十多個圈子。突然有門客湊近來低聲道:“臣有一妙計,可暫退幽州軍,使守定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