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9部分

後越走越歪。但有些話不能說得過於明顯,只好繼續打馬虎眼:“中原雖定,吳、蜀、涼尚在,未可稱為太平也。法將施之於今,而及於日後,故吾欲思一貫之計也。”要麼你這套花樣等真的天下太平了再提出來,要麼容我仔細想想,看看有沒有現在就施行的變通方法。

好不容易應付走了陳群,是勳揣著這篇宏文,下班後就直接跑回家去找關靖商量。關士起出身也不算高,所以他只能跟著身為大老粗的公孫瓚,而巴不上劉虞、袁紹等人的大腿,是勳當日所以能將關靖留下,不遺餘力地為自己出謀劃策,就是向對方暗中透露了自己要扶持庶族上臺的想法的緣故。所以身邊人要找個可以商量方案的,關士起再合適不過啦。

然而關靖卻只有小聰明,缺乏大智慧,更不能如是勳一般俯瞰浩浩蕩蕩的歷史走勢,他越瞧陳群的文章,就越覺得有道理——起碼比延續察舉制度更具備可行性。直到是勳點出九品中正制將來可能產生的弊端,關靖才悚然而驚,雙手一攤:“如之奈何?唯撓之矣!”只有想辦法阻撓這套方案出臺啦。

是勳心說連你都無法一眼瞧出其中的缺陷,別人就更難看出來啦——或許某些世族才傑如荀彧等能夠瞧明白,但他基於世家立場,未必會加以阻撓。我怎麼攔?陳長文也是天下名士,又任吏部尚書,他的動議不是我想按就能按住的,一旦必須付諸公議,那透過的可能性大過八成!

我只有想辦法加以篡改,還得改得合情合理,那才能儘量扭轉局勢啊。並且這事兒還不能拖,真要隔個三五天,陳群過來問我意見,我繼續敷衍,他就有可能直接上呈給曹操,或者遞給自家長官、尚書令荀攸。到那時候,我還可能攔得住嗎?

可是眼瞧著關士起也沒啥主意,他只好獨自一人繞室徘徊。人生最大的苦惱,便是明知歷史走向,卻無從加以偏轉,甚至連個可以商量的同夥兒都沒有……

一直等到第二天下班以後,他按慣例直接出城,前往管氏莊院去跟小妾、兒子團聚,直到這時候仍然是滿腦袋的漿糊,理不清頭緒,更想不出變通之策。

自從魏國肇建,是勳只在漢朝掛了個侍中的閒職,卻仕魏為中書令,自然要把家搬到安邑來。這回他下手比遷都許昌的時候快得多了,當日郗慮過來透了風,朝廷正式詔書還未頒下,他便先遣門客跑安邑郊外來圈了大片土地,新造莊院,比許都城外的規模更為宏大。還是老規矩,管巳住在城外莊中,曹淼和甘玉住在城內府邸,不過安邑城本來就比許都狹小,新邸更縮水了不止三成,兩相對比,曹淼一連生了好多天的悶氣,好不容易才被安撫妥當。

當晚一家四口——還包括老丈人管亥——按照是勳的習慣,共坐用點兒臨睡前的點心,管亥就瞧出不對來了——你這一口點心嚼半天,還老嘬牙花子,難道是胃疼嗎?開口便問:“朝中有何煩擾,使汝愁眉不開?”

管亥如今已經變成一徹徹底底的老農民了——不過或許這才是他的本來面目也說不定——整天就跟白老五一起蹲田間地頭侍弄莊稼,或者指點莊客們勞作。武藝早就生疏,國家大事也懶得搭理,按照他跟是勳說的話:“若天下太平,我又何會造反?但得口飯吃,誰管青天、黃天?汝為戶主,只須照顧得許下安寧,妻兒康健即可,天下屬誰,理他則甚?”

嗯,現在不要求“許下安寧”了,但安邑安寧即可。

是勳正在苦思冥想陳群的九品中正制,聽得管亥問起,不答又不合適,答又不知如何說起,想了半天,乾脆舉例吧:“設阿翁仍掌兵時,得一支外軍,難以呼叫,欲先選拔些將吏出來,卻又不識何人忠勇。欲倩原軍頭舉薦吧,又恐他趁機拉幫結派,造為私軍,設此如何處?”

管亥“嘿嘿”一笑:“似此有何難哉?”

是勳聞言倒不禁一愣啊,趕緊請問。管亥把眼睛朝閨女一瞥:“便巳兒亦知選將之法,何不相問?”是勳還沒開口呢,管巳倒老實不客氣地開始顯擺了:

“乃有兩法,一則由他自薦,但須考核,能自我槊下走三合者,乃可用,用時亦須籠絡其心,不使為薦人所黨。其二,不論高低,允人自薦,亦須走我槊下三合。將此二類將吏夾雜用之,自然其私難成。”

是勳聽了這話,不禁雙目圓睜,大叫一聲:“成法自在,而我竟不思及,真如在夢中也!”(未完待續。。)

第四章、不利曹氏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處在大環境當中,誰都難免要受到旁人的影響甚至是束縛,是勳也不能外。他一直習慣晚睡晚起,當身在朔州、幽州的時候自然無所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