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這麼誇張吧?
儘管不認為林沙危言聳聽,可盧植和蔡邕依舊保持強烈懷疑。
“不信,不信可以到城外郊區看看啊,這又不是什麼麻煩事兒!”
林沙也不辯解,直接慫恿這兩位到了城外郊區,然後就被郊外百姓艱難的生存狀態震驚了。
衣不遮體,面黃飢瘦,破茅屋跟土胚屋子在寒風中搖搖欲墜,刺鼻的各種混合臭味幾乎叫兩位出身不錯的大儒把隔夜飯都給吐了出來。
慘,很慘,實在太慘了!
盧植和蔡邕,哪裡見識過這樣的真實民間?
他們震驚了,他們憤怒了。
“其實雒陽郊外的百姓,靠著雒陽日子還是不錯的!”
林沙不介意再添一把柴火,輕笑道:“起碼他們能夠來錢的應聲比旁的地方百姓要多很多!”
言下之意相當明顯,就連雒陽郊外的百姓都混得如此不易,更別說其餘地方的百姓了,日子有多悽慘可想而知。
當然,他並沒有說,雒陽郊外的百姓正常生活狀態比這也就強上一點點,他們的生活還是受到了潮堂局勢混亂的影響,不過這事就沒必要跟這兩位明說了吧。
“異度,可有解決之法?”
盧植和蔡邕受了刺激,之後幾天都沒有睡好覺,整個人都變得憔悴起來,看著精神很有些萎靡。
他們不是傻子,自然不會林沙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
這幾天,他們一邊在家裡琢磨朝堂上的破事,一邊派出手下精幹人手,調查雒陽郊外的百姓生存狀況。
結果雖然與他們之前所見所聞所思略有出入,但雒陽郊外百姓的生存狀態,確實因著朝局混亂變得越發惡劣不堪。
他們想要努力,卻悲哀發覺自己的能力,還有地位不足。
這時候,他們才深刻理解林沙之前婉拒他們推薦的用意。
在雒陽這個高官多如狗的地方,不到三公九卿這樣的地位,想做什麼都是枉然,尤其還是在這等朝局混亂的時候!
就連蔡邕,雖然在文壇地位不俗,可自身只是一個議郎,而且還是不那麼重要的議郎。
還是皇帝看重他在主持東觀藏書以及鴻都門學的功勞份上,特意獎賞的官位,比起陽球之前暫時擔任的議郎,分量要差了不少!
盧植不說了,他早早就辭去江南某郡太守之職,如今混在鴻都門學不過是個白身,甚至連向皇帝遞奏章的資格都無。
蔡邕傻眼了,他發覺自己這個議郎沒啥卵用,除了向皇帝痛斥宦官誤國時有點作用,其餘時候卻是有等於無。
而當他們透過自身人脈,與朝堂大佬取得聯絡,將心中想法道出,希望他們能夠關注一下雒陽民生之時,更叫他們鬱悶的事情發生了。
像是袁逢,楊彪等人答應得相當痛快,可轉過身後卻不認賬了。
等兩人發覺不對,怒氣衝衝上門討要說法之時,他們卻是雙手一攤很無奈表示:他們在朝堂上跟宦官勢力鬥得不亦樂乎,根本就煤啥精力關注其它!
鬱悶,憋屈,憤怒……
短短几天時間,盧植跟蔡邕兩位備手尊敬的儒學大家,心情一直處於低谷狀態,這幾天的經歷讓他們看清了某些事實。
宦官誤國不假,可跟宦官鬥得不亦樂乎的朝臣,又有幾個好鳥?
說話光面堂皇,一副為國為民頂天立地好男兒模樣,可做的事情卻跟宦官沒啥兩樣,緊盯著那點子權力不放,好象爭權奪利比讓百姓生活安居樂業還要重要得多!
看清了某些朝臣的嘴臉,兩位儒學大家相當失望。
無可奈何之下,他們想起之前跟林沙的交流,林沙話裡話外對朝局的評價,現在看來卻是相當準確。
鬥得死雞眼一般的宦官跟朝臣,都是一丘之貉!
大哥不笑二哥,不管他們表面裝飾得多麼光明正大,卻也難以掩飾他們行為中的齷齪和冷酷!
難怪林沙一直隱晦建議他們不要參合朝局之爭裡,被人當了槍使最後倒黴了自己便宜了別人,那多不划算啊。
盧植還好,他之前雖然熱血過一回,直接上書當今陛下提了八條治國建議。結果當今皇帝直接將之拋之腦後,盧植心灰意冷之下沒再做這樣的傻事,也沒參合朝堂上的爭鬥。
倒是蔡邕,這時回想自己之前的多次上書,之前不覺得如何,相反還認為自己憂國憂民,現在回想不過如此,甚至還有暗中有人推波助瀾的意思,不然他一個專心學問的學者型官員,哪會